《傅雷家书》展现傅雷一家的从容与淡定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家四口传奇的经历,历来被人们所关注。著名作家叶永烈采访了傅聪与傅敏,及20多位傅雷亲友,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解读傅雷一家》,为我们展现了傅雷一家的从容与淡定。
了解傅雷一家,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傅雷家书》。它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其中主要是写给他长子傅聪的信,还有部分是写给次子傅敏和长媳弥拉的。因此,这是本父亲写给子女的书信的集子。这本家书中的父与子,是特殊的父与子。这本书中的父亲傅雷,既是位作家,又是位翻译家,学贯中西。儿子傅聪是位艺术家。这样的家书就充满了文学色彩、艺术色彩,是在艺术的氛围中用优美的笔调写成的。它不是一般的家信,其中蕴涵了很多人生哲理、丰富感悟。这本书超出了一般的家书的范围。
傅氏父子是一对特殊的父子。他们父子受到了“极左”路线的连环迫害,演绎了循环的悲剧,是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傅雷在“反右派”运动中受到了严重冲击,1958年4月被划为“右派分子”。随之引起的连锁反应是,导致当时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出走英国。而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行。所以在“文革”当中,傅雷就成为“叛国分子”的家属,导致了傅雷夫妇上吊自尽。所以傅雷与傅聪不是一般的父子,这对父子的命运非常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极左”路线下的悲惨命运。因此,《傅雷家书》反映的不是一般的家庭,而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家庭。
傅雷没有媚骨,唯有傲骨。他的原则性是坚定不移的。头上戴着“右派”帽子,爱子远走异国,傅雷苦闷已极。就在这时,苦中加苦,愁上添愁:自己的译作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却被束之高阁。傅雷以译书为业,他没有工资,以稿费为经济来源。译稿不能出版,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出版社向傅雷提出建议,改个名字,用笔名出书吧!傅雷一向淡于名利,改用笔名出书本也无妨。然而,由于他是“右派”而要他改名换姓,傅雷坚决不干。他认为,给他“戴帽”本来就是错误的,因“戴帽”而改署名则更是错上加错。他宁可不出书,坚决不改名!由此看来,傅雷的骨气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骨气。
傅雷一家四口有着不同的性格。傅雷是做事非常认真而性格又非常急躁的人,在某些时候他可以说是非常暴躁的,所以他的名字叫“雷”,很符合他的性格。傅雷夫人是极其贤惠而又性格温顺。如果傅雷是铁锤的话,傅雷夫人就是棉花。铁锤敲在棉花上面就没了任何声音。傅雷的成就,和傅雷夫人分不开的。傅聪像他妈妈,长相也像他妈妈,而且性格不拘小节。恰恰相反,次子傅敏是非常细致的一个人,完全是傅雷的拷贝,做事情非常认真。
作为记录傅雷一家最重要思想的《傅雷家书》,是傅雷人格的最集中的体现。《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一家的范围。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方法;教育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人才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探讨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及家庭对成才的影响;文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散文笔法;历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剖析20世纪50至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
读完全书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作者笔下的傅雷一家,让人感受不到一丝哀怨。唯有面对生死的从容,面对得失的淡定,面对不可控事物的坦然。震惊之余,浮躁的心却一下子变得宁静起来。用大师的心灵抚慰自己,能让我们平静地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勇敢地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 荆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