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印仿造的不多
一枚康熙玺印在法国拍出560万欧元的高价
官印相对于玉玺,收藏要容易得多,且具有极大升值潜力
印章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由来已久。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皇家御玺无疑是古代印章中最为名贵的一类,但对一般藏家来说可遇不可求。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古代官印不但具有多重价值,鉴定容易,而且因为尚未引起广泛重视,处于较低的市场价位,未来升值空间非常大。
皇家御玺市场价位高
2008年6月,一方清康熙“康熙御笔之宝”蟠龙玺在法国图卢兹圣·乔治拍卖会上以560万欧元(时价约600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并一举创下了此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而这方玺起价只有30万欧元。
2008年8月26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皇威万代——私人珍藏清宫瑰宝”专场拍卖会,来自法国吉美家族收藏的8件乾隆御制印玺全部被高价拍出。其中,乾隆帝御宝交龙钮“乾隆御笔”白玉玺成交价最高。这件预估价为5000万港元的玉玺,最终以6338万港元成交,并刷新了世界白玉拍卖纪录。
从广义的印章范围来说,皇帝御玺应属最名贵的一种,其次是诸侯王玺印。目前,明清皇家御玺在市场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价位。除了前述的康熙玺印,其他御玺拍出高价的也不鲜见。如一枚残损约一半的明代皇后御玺——“文皇后”永乐皇帝徐皇后谥宝,在香港拍出300多万港元;乾隆皇帝一款碧玉交龙御玺“万泉庄宝”,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中,以437万元人民币成交;2003年,一件康熙御用碧玉玺也拍出了660万元的价格。
古代官印尚未引起重视
由于皇家御玺的市场高位价格,使得一般藏家不易入手。那么,在渐趋火热的印章收藏市场上,收藏什么样的印章会取得比较大的投资收益呢?业内专家李彦君先生认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应属古代各级政府的官印。
据李彦君介绍,根据使用的材质不同,古代官印可分为:铜印、玉石印、木印等。不为广大收藏新手所熟知的是木制官印。木印通常由檀香木和黄杨木制成,黄杨木具有干燥后不裂的特性。
李彦君说,古代官印之所以有较大升值空间有以下原因:首先,官印相对于御玺,收藏要容易得多。如西夏首领印、统军之印、万户之印、都统之印,在民间都可见到。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一种凭证,官印的整体数量虽然庞大,但留存至今的也远没到“泛滥成灾”的地步。
其次,官印既具书法、雕刻和材质价值,又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甚至古文字的演变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再次,现在市场上仿造的假官印数量不多,官印鉴定相对容易。李彦君说,普通官印现在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大型铜印也很少见诸于拍卖行,而“商品的仿造和做假都有一个基础,即越是大量流行,仿造的越容易”。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普通官印民间交易价格很低,具有极大升值潜力。举个例子,“前两年,一个都统之印大概也就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此外,大型铜印章价位也很低,很多宋代、金代的官印都不超过10万元。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使得假官印并不多见。因为,“高价的东西才会吸引人们去造假”,普通官印的价位不高,也就引不起造假人的“兴趣”。
此外,印章鉴定因材质不同,很难说某个印章专家就可全部解决。“分门别类找专家就尤为重要。”李彦君说。
´,´
相关链接:
名人印章受欢迎
在海内外艺术品拍卖会上,时常可以看到近现代名家印章露面拍卖,并每每创下惊人纪录。
如在2007年杭州“西泠印社篆刻专场拍卖会”上,800方印章成交率高达98.7%,拍卖总成交额超过1335万元。其中张大千所用的“潇湘画楼”印章,以90万元的价格成交;另一方由吴昌硕刻的象牙闲章则拍出了78.1万元;齐白石刻的一枚青田石章也以37.40万元成交。
寇钟天金石书画工作室的寇钟天先生说,印章价值受以下因素影响:一、雕刻工艺;二、是否名人所刻;三、材质;四、作品本身具有的意义。
寇钟天举例说,自己最近用50多方印刻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套印。每方印只有拇指大小,材质包括田黄石、鸡血石等名石。因为内涵丰富,这套印很受市场欢迎,已经售出多套,每套价格都不低于10万元。(徐小青)
寿山石印章·齐白石
收藏体会:新手藏印注重第一眼
对于印章收藏新手来说,因为经验不足,看到印章后的“第一眼”感觉就显得很重要。老印章上摩擦、把玩、使用的痕迹都会有所体现;仿造的古印则颜色均匀、死板、不自然。
其次,切勿追求名家名人、名款、名料的印章,应从一般印章入手,累积经验,增加辨别能力,再逐步提高欣赏和购买的档次。
第三,注意积累印学知识,身边常备基本的印章资料,如篆刻字典、印谱等,对印风、印材等有基本了解。
第四,看年代。年代越早的印章,其收藏价值越高。
第五,看品相。印章很讲究品相,要求字图清晰,边饰无损,有裂缝、发霉、孔洞等残缺现象的印章在价值上就大为逊色。此外,传世印章价值一般高于出土印章。
第六,看印钮工艺。印钮工艺的精湛会增加印章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进而影响到印章价值。
第七,看用途。按印章的款式内容可分为姓名章、成语章、年号章、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等。一般来说,收藏章、斋馆章、谜语章价值高于一般名章或成语章。(李金良)
´,´
1879年9月的一份《申报》
老报纸,收藏就是读史
建国前的报纸,如《文汇报》等已达三四百元一份
张少华
笔者曾收集到一份1879年9月13日的《申报》(农历光绪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今已逾129年。由于报纸本身脆弱,既不耐水火,又怕虫蛀鼠啮,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再加上受清末民初政治、军事因素影响,大量早期报纸损毁惨重,老报纸存世之少,可想而知。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远的报纸,由英商美查等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初为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宣统元年)为席裕福购进,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之后,《申报》经过种种变迁,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停刊,共存在77年。
笔者收集的这份《申报》长108厘米,宽60厘米。单面平板印刷,八版,直排。一版为要闻,刊登有一篇约1200字的《论琉球民情》;二版为恭录谕旨和国内外新闻;三版为社会新闻;四版和五版的半个版为宫门抄和科抄,其中最长的一篇文章为头品顶戴署理贵州巡抚布政使林肇元的奏摺;其余版面均为广告。
《申报》每日每份售价为清钱十文。报社利润全部来源于广告。《广告刊例》载:“第一日每字取钱五文,第二日至第七日按日每字取钱三文,第八日起按日每字取钱二文……”可见,一份报纸售价只相当于第一日两个字的广告费用,报纸本身是无利可图的。
这份《申报》当时的发行份数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发行份数不会太多。究其原因,一是当时订阅报纸的订户很少,订户基本上是官宦士人和工商客户;二是当时没有高速轮转印报机,靠平板印刷,印数不可能多。
报纸刊载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各类文章,具有较强的史料性,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至于有特色的报纸就更多了,如试刊号、创刊号、终刊号、“号外”,重大节日的珍藏版、专刊,刊载有重大事件的报纸,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美建交,申奥成功,香港、澳门回归,载人飞船上天等。还有的藏友不收集整份报纸,专集各种报纸的报头,因为很多报头都是名家的墨宝。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建国前的报纸,如《文汇报》、《大公报》等,已达三四百元一份。存世量少、年代久远的报纸价格更高。近年来,老报纸已在收藏市场上崭露头角,而且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老报纸收藏可谓收藏与投资两相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