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王蒙《溪山高逸图》赏析
元代画家王蒙传世的画,不过十余件,而以绢作画本的仅两件,一件是藏北京故宫的《夏山高隐图》,另一件就是《溪山高逸图》,纵113.7厘米,横65.3厘米,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传世的宋以前的画,很多出自宫廷、贵族,几乎都用珍贵的绢作画本,但从元代开始,随着普通文人入主画坛,渐渐改用纸本。绢本利于勾勒、渲染,而纸本较毛,笔墨稍干则易留下枯涩、断续的点和线,形成元代绘画“干笔皴擦”的笔墨特点。这似乎十分适合表达文人心仪的平淡、率意、洒脱、空灵的境界,于是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后代画家如有意仿宋前的画意,也往往会选用绢作画本。
《溪山高逸图》以见地不见天的“取景式”作构图,这在王蒙传世的画中,也只有《具区林屋图》相似。图绘群山耸峙,松柏怀抱之中,有山泉拾级而下,数间茅屋排列溪旁,一高士坐于堂上抚琴,小童伫立其旁,堂前空地上有仙鹤起舞,而溪桥上正有一客来访。情景幽雅,超尘脱俗。图右上王蒙自题:“叔明王蒙为菊窗琴友制图”。知图中所绘,应是王蒙的琴友菊窗,那么远道而来的,莫非王蒙欤?
与王蒙其他纸本的画相比较,这幅画的用笔较湿、较实,特别精细,无论是松树针叶及树身的勾、皴,柏树的叶点,其他杂树枝叶的双勾,还是山石的解索皴、苔点,溪水的涟漪,都刻画得极其密集、精细。全图以赭色为主,略施淡淡的墨青,经墨色的层层渲染,显得质感雄厚,笔墨苍秀。王蒙自小得到外公赵孟頫的教诲,博学广取,深悟宋人绘画之精髓,故其选用绢作画本以加深笔墨的刻画,也就顺乎情理了。
一些初学王蒙者,如选《青卞隐居图》作范本,常会困惑其勾皴笔墨之变幻灵动,殊难入手。《青卞隐居图》乃王蒙后期纸本水墨山水画之精品,笔墨老辣苍莽,意超象外,初学甚难循其迹。前人也有感于此,故有画论以为初学王蒙,宜从《溪山高逸图》入手。此图用湿笔在绢上反复勾皴渲染,其颇具个性的“牛毛皴”、“解索皴”,灵动而又凝重,笔墨清晰,有迹可循,深得历代画家的赞赏。明人董孝初题画云:“叔明此图,昔人评为第一,非浪语也。笔法之妙,布置之奇,如韩淮将兵,多多益办。……苍古秀润,沉雄浑厚,殆兼之矣。”张德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