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镯历史悠久 收藏潜力大
□朱长元
手镯是人类佩戴最早的首饰之一,其中玉镯在仰韶文化、良诸文化和大地湾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就有出土。早些年在浙江余杭瑶山良诸曾出土浮雕龙形玉镯,镯面浮雕的四个龙首精细令现代玉工们惊叹不已。商周至战国,玉材手镯大量涌现;隋唐五代更出现白玉镶金手镯,女子戴臂钏(玉镯)之风盛行。
玉镯属于人类佩戴最早、传承至今仍令人钟情的首饰。同时玉镯文化也有深厚底蕴,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关玉镯的描写屡见不鲜,如:三国魏徐贤妃《赋得北方有佳人》诗中就有“腕摇金钏响,步摇玉环鸣”的描述。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金瓶梅》、《红楼梦》、《海上花列传》以及传记《明史》、书画作品明代唐寅《吹箫仕女图》等都有玉镯的审美怀趣的赞赏。甚至在清朝末民国初,官宦大户乃至民间富裕人家还有女儿出嫁不能没有玉镯,即“无镯不成婚”的习俗。正是人们对玉镯的喜好,我国清代的玉镯款式繁多,工料精良。这个时期的玉镯承载了太多女子的睹物思情、山盟海誓的无限遐想。
作为收藏,明清和田玉镯材质的稀缺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经济价值。和田玉镯的温和温润与中国文化的温柔敦厚一脉相承,决定了玉镯的文化价值。明清和田玉镯的圆满、绳编、纽绳、双龙戏珠、龙凤呈祥、竹节、贵妃等款式及年代,决定了它的艺术价值。和田玉收藏中,历数玉牌、玉镯最具升值潜力,不说其文化艺术含量,这两类藏品材料尤其玉镯,费料且需没有瑕疵,这就决定它的价值和地位,何况玉镯属首饰,是女性日常生活中令人赏心悦目又寄托佩戴者情怀的实用艺术品,因此需要关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