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打造文化品牌 助推旅游经济
西峡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恐龙文化、地质文化、重阳文化、屈原文化、仲景文化、老子养生文化、禅宗文化、哪吒文化、福文化、菊文化……一处处历史文化遗存,犹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散落于古老的伏牛大地。
如何将这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打造出一条文化旅游产业的精美项链呢?西峡县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2010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296.3万人次,门票收入1.12亿元,综合收入11.23亿元,分别比2009年同期增长11.6%、16.5 %、15.7 %。
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是魂不附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则是灵魂出窍。”刚刚走马上任的西峡县旅游局局长孙占梅对文化旅游的理解可谓独到精辟。
突出文化特色,科学定位旅游业发展方向。近年来,该县按照“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和“水墨龙乡、生态西峡”的定位,该县于2010年8月研究通过了建设“四区一中心”的决议,倾全县之力打造老界岭旅游度假区、恐龙文化旅游区、重阳文化旅游区、石门湖度假区和县城游客服务中心。2011年该县又将屈原文化纳入旅游发展规划。目前,已成立屈原文化研究会,促进屈原文化和旅游开发的有机融合。
整合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富矿”
2007年6月,首届西峡伏牛山恐龙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并同时举行了西峡恐龙蛋(骨骼)化石专家理论研讨会、恐龙文化旅游节大型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恐龙遗迹园按照5A级景区的建设标准,实施深度开发,实现“黄山归来不看山、西峡归来不看龙”的目标。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该县坚持文化、旅游两篇文章一起做,努力提高全县旅游的品位和内涵。2009年,西峡成功申报“中国恐龙之乡”;2010年“重阳文化之乡”和“重阳文化研究中心”花落西峡。老界岭的“界”文化、恐龙遗迹园的“恐龙文化”、老君洞的道教文化、宛药工业园的“仲景文化”……西峡旅游的“传神点睛”之笔。
打造文化品牌,助推旅游经济
在西峡,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动共赢。该县积极挖掘本土文化,吸引八方游客,先后挖掘整理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以及独具特色的“靠山红”、“蛤蟆嗡”、“彩云舞”、“板凳龙”等一大批地方民间文艺,建成了老界岭、鹳河漂流、龙潭沟、石门湖演艺中心,每天定时出演,为游客提供健康向上、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大餐。
宛西制药厂是西峡县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该企业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注入文化理念,打造仲景文化,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使其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国内外大市场,去年该企业产值达到21.3亿元。
西峡旅游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底蕴。文化与“山、水、龙、园”的完美结合,使远方的客人发出“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的感慨。
“文化为魂,体制创新。西峡的旅游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西峡定会建成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恐龙文化旅游胜地、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名县的跨越,成为伏牛山生态旅游的重要支撑。”西峡县委书记张生起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