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窃贼福开森传奇 大结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十回. 中美友人施援手,福开森获释 
                  一生做尽文物贼,晚年终行善

听说福开森被日本人秘密扣押,于是在北平的外籍人士,特别是美国人紧急的开始了营救福开森的行动。首先出头的是美国花旗银行北平分行的经理G. 马特尔. 霍尔先生(MR. G. Martel Hall)。他是福开森的老朋友,也是福开森的生意伙伴。他第一个来到美国驻北平的领馆,北平人当时通称为“老美府”,向总理事提出要营救福开森的请求。但是,由于当时不知道福开森具体被关押的地址,所以两个人商量首先要弄清福福开森被关押的具体地点。

此后,当天下午,霍尔先生和美国总理事一起来到日军驻北平司令部,直接找到了土肥原贤二的办公室。但是土肥原不在北平,他的秘书答应要调查此事。

福开森先生曾经担任过北平故宫博物院的鉴定委员,也被燕京大学聘请为中国金石专家和客座教授,所以他的在文化界和教育界的中美朋友也伸援手帮助。燕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班德博士(Dr.William Band)和林麦克教授(Professor Michael Lindsay),和在故宫博物院做研究工作的佘曼 李博士(Dr. Sheman Lee)等人都四处打听福开森的下落。

当时,驻北平的日军归日军大将冈村宁次所统帅的华北远征军所管辖。而在北平的日军特务机关即特高科在北平城内设有几处办公室或特高科分部,例如在北平西单头发胡同内的西城分部和在北平西城平安里的大木仓甲三号的特高科甲三号分部以及在西什库附近的草岚子胡同的看守所等。所以被日本军方和特高科所逮捕的所谓抗日份子会分别关押在不同地方。

福开森等一伙就被关押在平安里大木仓三号的特高科甲三号分部里面。他们在这里受到了严刑拷打,老虎凳,灌辣椒水等各种毒刑等。但是福开森毕竟是一条汉子,他咬定牙关不承认自己有任何抗日活动,只是说自己是正经的文物商人,还说自己是高田和山中的好朋友和商业伙伴,还说山中曾经从他那里买走了不少文物,特别是一些流传到日本的珍贵文物等。渐渐地日本特高科的特务们对于福开森失去了兴趣,也逐渐地减少了审讯。

一天,燕京大学的霍尔教授的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一进门就说掏出一个纸团给看门的仆人说:“没有什么特殊的,您把这个直接交给霍尔教授!”来人自称是一位有良心的中国人,仆人不敢怠慢,直接把这个纸团交给了霍尔教授,打开一看,上面只写了“人在大木仓甲三号,快去救人!”几个字,霍尔一下子就明白了,立刻令家人备车到了“老美府”。

第二天,福开森等人就获释回到家中。但由于受刑过重,福开森的肾病受伤,被送进了北平“协和医院”住院救治。由于福开森的名气大而且人缘也好,在协和医院养病期间,不少中美朋友来探望问候。其中包括刚刚从延安访问回来的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 斯诺先生。斯诺先生不但送花问候,而且还嘱托福开森帮助办一件大事。不久前,斯诺的一位老朋友,一位八路军华北游击队的交通员来到斯诺在北平的住地,要求斯诺代为保管并变卖一批文物,这是日寇军队盗窃中国呼伦贝尔西部地区的古墓中挖掘到的。由于斯诺同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关系,被认为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外国朋友。但这却叫斯诺为难了。于是在看福开森时,斯诺同福开森谈及到此事。

也正巧,福开森刚刚阅读完老朋友吉米 怀特教授转借给他的斯诺的《西行漫记》的油印本原本,很为斯诺的访问和报道所感动。福开森也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中国必胜!日军必败!”的结论。因此,在思考之后,福开森决定同吉米 怀特教授,舍曼 李博士等保护这批文物,在美军的谢伟斯上校的帮助下把这批文物秘密装箱,然后由美军保护运到了青岛海港,然后转上了美国海军的第七舰队,运往美国。在二战之后,这些文物宝物分别为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文化中心和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博物馆所收藏,至今完好无缺,这也是福开森先在晚年所做过的一件好事。

大结局  一世奔忙文物情,含泪回国终归无

1941年10月12日,幅开森先生告别了他居住多年的中国北平乘火车离开中国。临走时,福开森走到前面正阳楼前面,他深情地下跪,亲吻一下中国的土地,起身时已经是泪流满面。

1941年12月8日,福开森回到了美国的纽约市,他望着那座自由女神像,只是说:“我回来了!回来到这个已经不属于我的国家!”

1942年 3月 25日。福开森先生在美国的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病逝。被葬埋在亚特兰大市郊的伊顿小镇,出席他的葬礼的只有几位他的老友。

福开森的老友美国著名的汉学家史蒂费尔 沙利文教授后来说:“这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傻老帽!虽然他干了不少损坏中国的坏事,但他毕竟是真诚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文物专家,我就从他那里学习到不少东西!”福开森的幼年好友 CT. 罗先生也说:“福开森比起我们中间的很多人要干净和清白得多!”。

福开森死了!一个文物盗贼终于死了!

--------------------------------------

2010年 1月 28日于美国德州休斯顿美术馆

作者简介:

鲍玉珩,美籍华人学者,博士,在美国从事艺术史教学和研究达26年,是美国北卡A&T 州立大学艺术学教授,现哈工大媒体技术与艺术系教授。

薛翠华,美籍华人艺术家,学者和儿童文学作家,曾任美国杜莱可思金融公司的数码图形质量设计师,现随丈夫鲍玉珩在国内发展。

笔者声明:

此篇人物和是故事根据历史资料整理编写‘其中人物,事件如以某人某事有雷同,实属偶然,请勿对号入座。

此文版权为中国文物网所有,非经本网同意不得转载,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