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傅璇琮与宁波天一阁(图)
应芳舟
在天一阁博物馆内僻静的一方,有一座名为“甬籍名人库”的藏书室,傅璇琮先生所捐赠的数百册著作即贮于此。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献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他与天一阁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长期来一直关心支持天一阁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在繁忙的行政、学术工作之余,还受聘担任天一阁博物馆馆刊《天一阁文丛》的顾问。
2006年,天一阁博物馆启动向海内外宁波籍名人名家征集著作、手稿、作品的工作,立即获得了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的傅先生的支持。截至2010年底,先生捐赠的图书累计已达347册,另有手稿3种。这些赠书的版本比较丰富,大多为初版本,个别为再版本,除手稿本外,还有名家签赠本、毛边本和抽印本。图书扉页处大多留有先生的题签,诸如“天一阁博物馆珍藏。傅璇琮谨赠”之类的文字。
我与傅先生亦赠书结缘。自2009年初接手管理甬籍名人库工作以来,通过一一翻检先生的赠书进而编写目录,对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埋首于学术汪洋取得的智慧结晶深感敬佩。先生著述等身,在捐赠天一阁的著作中,有反映先生早期学术水准的专著《唐代诗人丛考》、《唐诗论学丛稿》和《唐才子传校笺》。新千年后,又相继有《唐代科举与文学》、《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唐翰林学士传论》等重要著作出版。以上这些学术论著的问世,奠定了先生在唐代文学研究上的元老地位。
难能可贵的是,先生捐赠给天一阁的著述中还有三种珍贵手稿,为《唐代诗人丛考材料辑集》、《唐代科举与文学资料长编》和《两〈唐书〉记事辨误》。前两种是先生利用点滴时间从各种原始文献中耙梳辑录出的相关资料,这对唐代文学研究价值很大。从书稿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领略到先生一贯严谨的学术风范,无论是码放齐整的古黄色稿纸,还是细致到用黑、蓝、红三色抄录文字,都不能不使我们对先生的治学品格肃然起敬。
学界人士赠送给先生的著作也有不少,不仅有王世襄、冯其庸、韦力这样的名家,还有年轻一代的文史研究者,这从侧面显示了先生宽阔的学术交际道路。不过在这类赠书中,当以钱钟书先生签赠的三册书籍最为珍贵。钱先生在这些赠书上均题有墨宝,分别为“璇琮先生,精思劬学,能发千古之覆,吾之畏友。拙著聊资弹射而已。钱钟书”(《管锥编》)、“璇琮先生粲正”(《旧文四篇》)、“璇琮先生哂存。钱钟书奉”(《围城》)。时光虽已逝去三十载,但是手捧钟书先生的手迹,立马会在纸上清晰地浮现出一位谦恭涵养的君子形象。有一次傅先生曾对我们讲,有友人向他指出钱钟书的签名本单册可拍卖到数十万元高价,然先生丝毫不为利益所驱,毅然悉数捐赠天一阁,化私为公的慷慨精神可见一斑。
先生的赠书、手稿是甬籍名人库启动以来的第一个项目,为天一阁在新时期开展当代文献征集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为表彰先生无私捐赠手稿、著作的大义善举,天一阁博物馆曾在昼锦堂内隆重举行“傅璇琮先生捐赠手稿及著作仪式”。自获赠先生著作以来,天一阁博物馆着专人保管图书,并开辟了专门场地设立“傅璇琮先生捐赠专柜”,以专柜集中保管的形式来妥善收藏先生的心血之作。
依托书籍这一载体,我仿佛步入了先生浩瀚的书林世界,徜徉其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不免洋溢起以先生为重要代表的浙东学人蔚为大观的充分自信,更为先生的无私善举所深深感佩,他的这一可贵精神也必将起到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