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才:我的十年书画收藏路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我行走在书画艺术收藏之路,获益匪浅。
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和穷则思变的意识,助我搭上时代的顺风船。2000年单位机构改革,我退居二线,此时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看报、喝茶、闲逛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自信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还未充分展现,因缘巧合,我走上了书画收藏之路。
在初期,我主要收藏字画,档次较低。我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在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五十岁选择了书画收藏,知道自己是该厚积薄发的时候了,因此我多方拜访国内著名画家和艺术评论家,逐渐提高收藏档次,期间购藏了不少近现代及当代的名人名家书画,凡我喜爱或认定有收藏价值者,不惜斥资购求。一方面,我广泛接触书画艺术家、画廊老板,另一方面数次去高校听课、拜访专家教授,并阅读大量的艺术理论,研究美术史。同时,我开始潜心研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并对藏品的价值走向做出自己的预测。
真正进入书画收藏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书画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夜深人静之时,打开心爱的画卷,在灯光下用心品味,我不仅看到了流光溢彩的传统文化艺术,还能跟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挚爱之情难以言表。
不搞收藏,永远无法真正体味其中乐趣。我将多年经营企业的头脑和眼光用之于收藏,不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不以耳代目、偏听偏信,不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优柔寡断、畏首畏尾,不守株待兔、坐等时机,不偏执自信、藏而不鉴。目前,我的藏品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黄胄、范曾、何家英、王明明等近现代及当代众多名家精品。
搞收藏的人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即艺术品的回报率。据报道,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已经超过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收藏进入“亿元时代”。现今,企业家投资文化,投资书画艺术品收藏已成时尚。但我收藏的初衷,并无文化投资的意识,没有增值保值的概念,只为收藏,不求物质回报,更无成名成家的想法。收藏在我心目中,只是对伟大祖国浩瀚文化和灿烂文明的向往和崇拜,只是一种对文化渴望的补偿方式。平日里,很喜欢和三五藏友一起坐而论道,谈文化,论艺术,茶香袅袅,翰墨飘香,人生何求?
当然,也有很多搞文化投资的人向我“取经”,我总是提醒他们,艺术收藏不是投机,首先要端正态度,没有对文化的热爱,没有对艺术的热忱,很难在收藏领域取得多大成就,为了钱去收藏,恰恰得不到钱。
十年收藏路,给我平凡的岁月增添了光彩。知天命的年纪,我走出另外的一种人生。我不经意地迈入收藏圈,谁知竟一发不可收拾,达到痴迷的程度。无心插柳柳成荫,只得忝入收藏家之列。字画收藏,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在书画艺术的濡染浸淫下,人生的境界自然不同以往,不知不觉间拓展了人生的宽广度。
艺术品不属于个人,而属于整个民族和国家,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收藏者应有这样的胸怀,要像珍爱生命一样,珍爱自己的藏品,若干年后,这将是整个民族和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倘能如此,一生无憾。 李玉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