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偌大北京城容不下一座林徽因故居?

  偌大北京城容不下一座林徽因故居?


  去年7月开始,围绕着林徽因与梁思成故居的拆除与保护,文保人士、名人家属,民间、官方文保机构以媒体为平台展开了一场笔墨战。9个月以来,“不可移动文物”的身份依然没有定论,现房屋又现多处损毁。


  (《京华时报》10月13日报道)


  其实,认定不过是一个程序,并不能改变林徽因与梁思成故居的价值。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伉俪在这条胡同度过的六年间,为我国建筑、文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梁家的“太太客厅”因文坛名人、学者大家、社会名流齐聚扬名于上世纪30年代文化圈。这样的故居,北京城还能找出几座?贴上文物的标签,其实是迟早的事。据称今年1月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梁林故居已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具体办理程序稍后将在北京市文物局进行。但9个月过去了,故居的损毁却愈加严重,未得到妥善保护。那么玄机何在?当然是利益各方的博弈拉锯战中,拆迁方明显占了上风。


  原来,这一地块已出让给北京富恒地产,涉及金额约6.63亿元,停止拆迁工作,富恒地产的经营前景因此受到拖累。显然,面对强势的利益集团,民间文保人士几乎可以被忽略不计。


  然而,开发商的所谓强势,不过是背后有着公权力的支撑。显然,在巨大的现实利益诱惑面前,林梁故居的价值于某些人来说根本不足惜。实际上,在城市化进程中,随意毁弃推倒历史文化遗存,并非个别现象,许多号称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不少珍贵的历史遗存其实早已荡然无存。


  实际上,文化文物保护,本来就是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是“守护精神家园”。在急功近利的经济建设面前,不给“精神家园”以应有的位置,显然是政府的失职,而其中折射出的,正是政府职能的错位。如果政府的眼睛里只有“硬实力”显示的政绩,自然就不可能有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的位置。


  诸如林梁故居,拆一座少一座,几乎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需不需要保护,根本不是一个应该争论的问题。如果偌大北京真的容不下一座林徽因故居,实在是罪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