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热是轮回还是炒作

  正值辛亥百年,热了好几年的民国热再次升温,相关书籍琳琅满目,“民国范儿”正在成为一种潮流;民国教材更是被炒出10倍价格,教育部甚至因此出面表示“明年要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修订工作”。是民国本身的魅力?还是风水轮流转?抑或是出版商的炒作?民国热到底能热到什么程度?

  是风水轮流转,还是推波助澜?

  在这股子历史热的潮流中,各朝代不断更迭轮番上场,各领风骚数几年:先是清朝热,后来又“反清复明”,接着三国热,时下最为炙手可热就是民国热了。在2011年的开年发布会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高调展开一场名为“这就是民国”的主题讨论,陈丹青、贾樟柯、张大春、钱理群、张鸣等名家成为座上宾。

  “历史就是这样,不会一段历史老热,风水轮流转。还有一方面是我这样的人老在推波助澜。”2008年出版《武夫当权——军阀集团的游戏规则》,2010年的《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2011年的《辛亥:摇晃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一直致力于研究民国那点事。在他看来,这段历史虽不昌盛,却有意思,“清朝人很压抑,政权、礼教对人的思想束缚很严重。到了民国,国家进入民主轨道,人都比较放得开,这个时候各种人都出来了,文人、作家、学者、流氓、地痞、军阀,个性张扬,人有意思,事就有意思。”

  上海滩文化圈代表人物小宝,平时没事就喜欢研读一些民国历史,“我很喜欢胡适所主张的传统,‘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他特别希望中国人建立起评判的态度、研究的兴趣,有独立的思想,这些讲法在今天非常有意义。”在宝爷看来,今天的民国热肯定有炒作的成分,“但如果没有各方呼应,也是炒不起来的。但那些小学课本确实写得很好,那是民国的文化成果,文字是浅近文言,讲的都是用得着的生活、做人常识,而且还都是简练的短信或者微博(http://t.sina.com.cn)体,我很遗憾自己当年没有读到这种小学课本。”

  娱乐至死?

  在傅国涌(独立撰稿人,曾著有《民国年间那人这事》《追寻失去的传统》等书)看来,现在的民国历史类图书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凑字数的注水图书太多,大部分书史料不可靠,态度上也不够严谨。

  事实上,与一些研究著述相对应的是,市面上甚至还出现研究民国“吃喝玩乐”“四大公子”“少女”甚至“人物绰号”等书。民国文化正在受到消费主义的强劲解构,这是否将走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

  “写吃喝玩乐的东西、关心衣食住行很正常,历史是由各个侧面构成的,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活,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到个人私生活。”傅国涌说道。张鸣也认为娱乐与严肃并存在所难免,“如果大家都去关心那时候的妓女怎么接客,可能就有点没意思了,但仅仅一部分也在所难免,其实民国的妓女也可以成为严肃的研究话题。”而小宝也认为,面向大众市场,扯淡是免不了的,拿历代王朝来娱乐也无伤大雅。

  “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涉及历史的哪个侧面,真是最重要的,历史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真。”傅国涌进一步补充道。

  现在的民国历史类图书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凑字数的注水图书太多,大部分书史料不可靠,态度上也不够严谨。

  热不出一本畅销书?

  三国热捧出了一个易中天,明朝热捧出了一个当年明月,然而尽管民国如此热,至今却未出现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

  “《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畅销,是有特定的背景和特定的人在操作。现在的图书市场不是很景气,我们的阅读人口也不多,要想把书卖成那样很难。其次,那种书娱乐化很厉害,民国史那样做有难度,至少我是不会这么做,那是坏了自己名声。” 在张鸣看来,那种过于娱乐化的说史方式不可取。

  然而在小宝看来,现在民国热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出现畅销书,而在于还没有出现一本真正有分量的著作,“现在大多数书籍都集中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上,没有真正地把它当做一个年代来研究,而如果要想做一些有趣的、通俗的普及工作,没有这样的研究基础,很难做到。主要还是因为这段历史离我们太近,很多东西不能像其他朝代那样畅所欲言。”

  对话

  问:民国的都是好的?

  张鸣:过去的历史,有借鉴就行了,不能说把历史分成苹果,把好的吃掉,烂的扔掉。但在那段历史中,在人的解放方面还是很可贵的。人如果没有解放和自由,个性就发挥不出来,社会就没活力。

  小宝(何平):民国问题很多,那时候阶级斗争很惨烈,国民党统治时期杀人如麻,共产党反抗也很激烈;贫富悬殊也很厉害,民国作为国家治理来讲肯定是不成功的。但是最可贵的是新文化运动,从鲁迅到张爱玲,他们对于国民性有非常理性的想法,他们用新文化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都是君子。

  问:这么多民国的文人斗士,您最欣赏哪一位?

  张鸣:最欣赏的作家是沈从文,学者是鲁迅。

  小宝:很多人值得我们敬佩,比如林语堂,抗战时跑到美国去宣传中国文化,引起轰动;把家败光,就是想发明一个中文打字机;我对他办杂志的戒条印象很深刻,“不评论我们看不起的人,但是对于我们所爱护的人要尽量批评”“不主张公道,只谈老实的私见”, 这种风度、标准,在我们现在的杂志里看不到。这是当时的气象,非常开放,又不流于低俗。

  问:民国方面书籍良莠不齐,能否给我们推荐几本?

  张鸣:民国时代和台湾的那些老人写的书都不错。还有就是王奇生的《革命和反革命》、罗志田的《胡适传》。

  小宝:《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世界书局国语读本》,这三本小学课本我都推荐看。然而我比较失望的不是到今天还没有出现“民国那些事儿”这样的畅销书,而是还没有出现一本很好的研究民国的有分量的、材料丰富的专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