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进入天安门能否重拾中国人失落的自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 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雕像正对东长安街。此事一出,引起网友争论。有人认为,孔子是一个与“革命” 毫无关系的人物,孔子进入天安门,象征着中国正在彻底的走向“国家、民族”认同。是这样吗?

支持:立孔子塑像能找回文化自信

中华网网友“wwm65”认为,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有标榜“民族、民生、民主、自由、平等”,但在他的言行中,到处都体现着这些思想的光芒!“立起孔子像,并不是要复古,并不是要回到孔子,那是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可能想、也不可能做的事,而是要重新拾起中国人失落已久的自信和自豪!”

网易网友“帝国良民”认为,这座雕像的落成,反映了一种自身古老文化和思想的回归,“何况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从目前中国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下,仍然有其现实的道德意义,或许中国人能从这些传统文化图腾里找到或感悟到一些道德回归感。”

人民网网友“又唱浏阳河”认为,不要过度解读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座孔夫子塑像。“历史博物馆前的那座孔夫子塑像,也就和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周口店的猿人头骨一样,只是一种文物展品。宣示的只是历史,而不是执政党决策层现实的政治态度。反正中国现在不差钱。建议历史博物馆再多建几座历史人物塑像。比如老子墨子韩子孙子。最好加上大医学家李时珍。这样人们就不会误解了。”

反对:孔子思想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

天涯网友“冷静的心”认为,把一个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塑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成为“圣地”一景,显然不妥,也是与我们所推崇和信仰的现代文明和共产主义格格不入的,“毛主席并不是反孔,而是基于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深刻认识,对封建制度利用孔子进行愚民的手段非常地痛恨。”

博客中国网友“杜子”认为,如果孔子雕像是 “我请客你埋单”的话,这既不合情理也不合法。这样做,并不符合每个中国人的意愿,也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在民主国家,要制作人们心目中尊崇的伟大历史人物的雕像纪念馆之类的建筑物构筑物,是由民间的粉丝发起募捐,政府是从不来掏纳税人腰包的,因为它根本没有法律依据,也不可能符合每个国民的意愿。”

新浪网友“天生一猫长醉眠”认为,将孔子塑像立于北京国博面前,像是一种讽刺。“两千多年来,孔子被立起、推倒,再立再推,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同我们的股市上下折腾。物极而必反,不知哪天,这青铜就又回到炉中,物质没有灭,只是糟蹋了百姓的劳动和纳税人的钱!”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