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木渎春秋城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在北京举行,公布了“201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苏州木渎春秋城址考古项目入选。当天下午,市文广新局召开了“苏州木渎春秋城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向苏州本地媒体及驻苏各大媒体通报了相关情况。发布会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菁主持,市文广新局尹占群副局长以及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相关领导参加。会上,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军介绍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考古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州木渎古城联合考古队领队徐良高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度考古新发现”的相关信息并回答了现场记者的提问。
   
  从2010年年初至今,在位于苏州市西南部,太湖东北侧,由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山、五峰山、砚台山、穹窿山、香山、尧峰山、七子山等一圈山脉和由这些山脉所围成的山间盆地中,苏州古城联合考古队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工作。在盆地的北端木渎镇五峰村、南端胥口镇新峰村发现了春秋城墙遗迹,南北两道城墙相距为6728米。在盆地东南角木渎刘庄以及向北的木东公路一带,发现了南北走向的土岗,该土岗在刘庄与新峰村城墙相连,推测为东城墙遗迹。在盆地西部穹窿山景区堰头村、仰家村东侧发掘了一个宽约20米,高1.5米的土墩,其南北两侧有多处断续分布的土墩,应为西城墙遗迹。东西两道城墙相距为6820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介绍说,去年上半年考古发现,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的距离为6728米,已引起考古界高度关注。近期对东西城墙的勘探发现,东西两道城墙之间的距离为6820米。从目前已知的南、北、东、西四处城墙遗迹来看,该城址依山临湖而建,呈不规则状,似扇形,经测算,总面积约24.79平方公里,这是目前所知的我国春秋具有都邑性质的最大城址。该城址不仅规模大,而且保存状态好,内涵丰富,特别是城墙河道、水城门、作坊、墓葬等遗存的发现,是吴文化考古的重要突破。过去在苏州一带发现大量各种等级的石室土墩墓、土墩墓以及玉器窖藏、一般遗址等,但一直未见与之相应的中心性遗址。本次考古发现显示,当时苏州地区存在大型中心性遗址,以这一中心性遗址为核心,各种等级的遗址、墓葬,构成了完整的聚落群。这一聚落群对我们理解苏州地区春秋时期的各种遗存现象和重构当时的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基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李伯谦教授指出,本次发现是东周考古的重大突破。从学术上来看,吴文化有五大课题——起源问题、都邑问题、王陵问题、石室土墩的性质问题、青铜冶炼技术问题,亟需研究。苏州这个古城项目涉及到其中的四个问题——都邑、王陵、石室土墩的性质、青铜冶炼技术,这在吴文化考古上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李伯谦教授希望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同时要研究制定木渎春秋城址的保护利用规划,这是苏州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吴文化考古的一件大事。(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