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窑瓷器京城亮相 天价拍卖背后有隐忧

  1月7日,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韵华风”清三代官窑瓷器专场拍卖会部分精品在京露脸。此次拍卖预展期为1月13日至15日,15日晚8点开槌,届时,88件套110件精品将全部亮相。


  提前亮相的瓷器精品包括:清雍正斗彩花卉纹天球瓶、清乾隆青釉刻花贯耳尊、清乾隆粉彩福寿纹将军罐(一对)、清乾隆柠檬黄地斗彩花卉纹双耳六方瓶。这场瓷器专场拍卖吸引了大批重量级藏家的目光,继“香港价格”“伦敦价格”之后,此次拍卖能否创造“北京价格”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清官窑瓷持续走热


  清官窑瓷器的价值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古瓷鉴定专家雷从云认为,清代是中国古陶瓷工艺最高水准大发展时期,特别是清三代为代表的中国古陶瓷工艺已被世界认可。


  中国国际资本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博士认为,正是因为清三代官窑瓷器独有的稀缺性、艺术性、完美性,原本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得以5.5亿元在伦敦成交。此天价记录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拍卖市场重要的前瞻信息,将引发全球富豪与金融资本投资清三代官窑艺术品的热潮。


  致力于未来学研究的文化学者方利臣认为,全球范围的对中国古董文玩的巨大兴趣,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中国文化复兴的深层次关注。从此意义上讲,古董文玩领域掀起收藏热潮,也有利于西方国家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文物保护让人担忧


  与此同时,此次拍卖也引发业界对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深层次问题的忧虑:天价拍卖背后的中国艺术品身份认证危机是否能够得到解决?中国有实力的收藏家或收藏机构,特别是地方收藏机构,能否在保护中国传统文物方面挺身而出?


  对此,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古瓷鉴定专家孙学海先生说:“几十年来,不少精致文物流失海外。国宝不识,把真品判定为赝品,是造成国宝外流的重大原因——这实际上是为文物走私出境开拓了‘绿色通道’。文物判定界专家只有尽快放下‘民间没有珍品’的误判,抬高对史册文物的认识和判定程度,中国的文物走私才有望得到有效制止。”


  而对于文物藏品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于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地方所建的一大部分博物馆投入非常大,动辄几千万元甚至几亿元,但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却非常少。于今说,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为避免文物再次流失海外,此次拍卖应采取定向拍卖方式。他呼吁,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靠前省市博物馆应不失时机地大规模进场,参与竞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