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故宫古书画仿真藏品来沪 专家谈复制重要性

正在上海进行为期3个月展览的《故宫珍藏历代书画经典艺术大展》,集中展出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珍藏的800幅书画高仿真艺术珍品,也令此间专家学者由衷发出“复制对文物传承非常重要”的感叹。

古代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纸寿千年,绢寿八百”,除历史的迁徙、战乱等原因,纸和绢本身由于岁月侵蚀能够保留下来也属不易。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在此间对记者言:“上海博物馆书画馆的古代书画陈列,半年一次轮换,每次约150件。故宫一年轮换三次,每次也是60多件。但这仅是博物馆数十万藏品中的一粟,许多文物都深藏在地库,世人难得一见。”

对此,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也说:“在《故宫珍藏历代书画经典艺术大展》上看到的有些东西我也没看到过,包括北京故宫的,有些书画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就没有打开,不敢展出。”

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原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静楼认为,文物的保护方式有两种,技术保护是对原件进行保护,形式保护是把原件经过复制,即使日后原件损坏,但对原件的真实记录还在,同样可以传承。

“现在展出的有些非常著名的书画本身就是复制品,而我们现在是对复制品进行继续复制。”他举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据历史记载,在流传过程中到唐代就已经没有真迹了,现在保留最早最好的是唐摹本,“复制在文物传承上是非常重要的”。

而单国强说,此间展出的两岸故宫、辽宁博物馆等800件藏品的仿品,真正让观众较系统、完整地看到了中国绘画的历史。通过高仿真展览,拉近了文物与民众的距离,没有展柜的阻挡、没有玻璃的反光,可以近距离观赏,一些不易看到的细节也能品味。

专家朱旭初则说,这些文物的高仿品是一种“教具”,不仅普通民众需要,搞艺术的也需要,从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