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现代国画大家傅抱石的学问
赵丽宏
傅抱石是现代国画大家,他的国画笔墨酣畅多变,意境幽邃阔大,风格独树一帜,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傅抱石也是美术史论家,写过不少关于美术史和画家画论的文字。画家的文字,多感性,多色彩,多诗意。而傅抱石的文章,却不同一般画家的随笔,从行云流水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的理性和严谨。
《编撰苦瓜和尚年表缘起》,是傅抱石的一篇带有学术考证性质的散文,文风平实朴素,很可一读。其中写到明末清初的两位重要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和苦瓜和尚(石涛),都是我喜欢的画家。傅抱石将八大山人和苦瓜和尚的艺术风格作了比较和总结,他认为两人的画风,都是“将其愤慨的情绪,寄托于残山剩水、一草一木之中”,“两人的艺术都比较坚实,如天马行空,锐不可当”,并赞扬了他们的爱国精神。这样的评价,虽只是寥寥数语,却精辟而准确。
谈八大山人,必定提及“青云谱”,八大山人曾经在那里生活创作,这是南昌最令人神往的历史人文景观。我曾经两次去青云谱,那是被绿树环抱的简朴幽静的屋舍,八大山人的画挂在厅堂里,几百年前的笔墨今天依然鲜活灵动。傅抱石在这篇散文中描绘了青云谱。他没有为“青云谱”的风光多花笔墨,只是简要介绍了那里收藏的八大山人的遗作,并提到了徐悲鸿对八大山人遗作的关心。徐悲鸿1931年游览青云谱后,从南京写信给傅抱石,信中谈到八大山人的画作及其保存的方法,他担心八大山人的遗作会在战乱中散失。本文重点是谈石涛,所以这部分一笔带过。不过虽写得简略,还是很有意思,让人联想到傅抱石和徐悲鸿的交往,两个现代大画家之间的友谊,早已传为佳话。
傅抱石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向读者交代他编撰石涛年表的缘起,以及在编撰过程中追寻探求的心得。石涛画作传世不少,但关于他的身世和生平事迹,材料很少,编撰年表,是一件难事。傅抱石读石涛的画作很多,但他绝不是人云亦云,有些画,他认为不是真迹。对画作的真伪,作为一个功力深厚并深谙其中奥秘的大画家,他有发言权。但对石涛的事迹和他生平岁月,他却无法凭经验和猜测来断定。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傅抱石表现出一个评论家做学问时的智慧和严谨。他在文中列出三点,先列出和石涛同时代的一批画家,从而断定传主生活的大体年代:“石涛与八大山人、施愚山、梅瞿山、黄云等是同时代之人”;再将石涛与清初画坛“三王”中的二王作比,推断出更具体的年代“石涛的年龄,稍后于王时敏,稍早于王原祁”;第三点,是一个具体的推断:“清代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西历1699年)石涛的年龄是七十岁”。此推断,根据是石涛的一首诗。此诗题为《重午即景》:“亲朋满座笑开眉,云淡风轻节物宜。浅酌未忘非好酒,老怀口口为乘时。堂瓶烂漫葵枝倚,奴翼崩髻艾叶垂。耄耋太平身七十,余年能补几篇诗。”诗后落款“清湘道人己卯旋宾于大涤堂下”。此诗有写作年代“己卯”(1699年),诗中有“耄耋太平年七十”之句,由此可明确考定他的生卒之年。这样由远而近,有大而小,由模糊而具体,推断出石涛所处的年代和他的年龄,既有考据的科学,也有学术的技巧。
然而傅抱石并不自信这样的推断一定精确,文后附注:“中国的诗词,因须顾及字数及音韵的配合,数字往往多为大约的成数。通常‘年七十’,应该理解为六十六到七十五岁这个时段为妥。”读这段附注,令人感慨。比照傅抱石作为一个学问家的细致和严谨,现今一些习惯于拿到鸡毛当令箭的考古者,应自觉汗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