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办博物馆生机勃勃新景象

  近年来,成都民办博物馆发展可谓风生水起,亮点多多。一方面,由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和民间收藏之风盛行,成都民办博物馆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特色等方面而言,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另一方面,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动、顺势引导,尤其去年以来更是力度空前: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印发《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市文物局制定《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2010—2015)》、全国民办博物馆高峰论坛在蓉举办、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落户”东村……这一系列举措,犹如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在扫清民办博物馆发展障碍的同时,也为成都民办博物馆未来发展创造了绝佳历史机遇。

  去年11月,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成都论坛隆重举行,民办博物馆已成为推动我市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成都始终坚持“两个重视”,既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重视政策鼓励扶持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民办博物馆迅速发展的态势,成都按照先引导再规范的思路,因势利导,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探索通过开办向社会开放的民办博物馆,将丰富的民间藏品变为社会公共文化资源,为社会服务,实现社会化发展的路子。成都结合实际,制定了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向社会开放的民办博物馆的相关规定,先后审批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并对民办博物馆的建设、陈列展览、藏品保护等,给予积极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

  市文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自身的“内功”,而政府的扶持,主要是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的意见》按照“公共事业,政策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依法管理,集群发展”的思路,从权益保障、建馆用地、资金补助、税费减免、融资支持、产业培育、功能发挥,业务指导等,多方位明确扶持政策,形成了“政策先于项目”的良好局面。有关方面还编制了《成都市民办博物馆发展规划(2010—2015)》,2013年,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将聚集30座以上民办博物馆,并形成对外开放能力;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洛带博物馆聚落、青城山博物馆村落基本形成以民办博物馆为支撑的文化旅游形态。2015年,全市民办博物馆将建设形成“一中心三群落”发展格局。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将聚集80座以上民办博物馆,成为融文博旅游和大众休闲为一体,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博物馆文化街区;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洛带博物馆聚落、青城山博物馆村落将成为重要的文博旅游目的地。全市共将建成100座左右民办博物馆,成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

  本报记者 赵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