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画院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天津卓达三溪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现场


  2011年元月4日晚上7点,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天津市武清区卓达三溪塘艺术区会所大厅隆重举行。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市文化产业协会、天津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及天津市和武清区等相关领导到场祝贺。揭牌仪式由武清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伯怀主持。


  揭牌仪式上,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副院长就成立“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做重要致辞。张江舟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是中国国家画院在国内成立的首个“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家画院的定位是“中国一流,世界知名”。要弘扬中国文化特色,打造美术国家形象,对内要有中国特色,对外要有国家水平。中国国家画院是文化部直属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是国家国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的艺术创作和研究机构。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成立后,将围绕着对中国画的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这一宗旨,结合文化部领导对国家画院“做大做强”的要求,在当前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多为国家创作高精尖的文化作品;另外一方面要通过展示中国特色,打造国家形象,熔铸国家气派,并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副院长、中共武清区委袁桐利书记和天津卓达集团融生总裁一起走上主席台,为“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成立进行揭牌。


  袁桐利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武清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之乡”。在书画艺术方面,涌现出刘炳森、孙伯祥等享有盛誉的书画名家。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武清区书画之乡建设,将全方位带动武清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是卓达三溪塘艺术区引入中国国家画院并成立的艺术交流机构。该中心专门成立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发展基金会”,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启动资金,并设有办公室作为中心管理机构,负责开展专题创作、展览、论坛、收藏、培训等各类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中国国家画院(武清)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的成立,无疑将助力天津卓达三溪塘艺术区的发展。目前天津卓达三溪塘艺术区已引进了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之家、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等近百家单位和刘炳森艺术馆、孙其峰艺术馆等艺术馆。三溪塘艺术区各项配套功能已投入运营,由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团体、个人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也已陆续在此展开。”天津卓达集团总裁融生说。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卓达集团在天津市武清区精心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中华文化创意城的启动区——卓达三溪塘艺术区,是在中华文化促进会指导下,由天津卓达艺都投资有限公司与两岸四地58家从事文化艺术产业的企业集团通力协作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该项目位于京津之间,距离北京、天津均为60公里,距离北京机场、天津滨海机场、天津港车程都在一小时以内,周边紧邻京沈、京沪高速公路,交通便捷。该项目占地1500亩,总投资23亿元。该项目一期占地610亩,由300余栋当代简约风格的国际级艺术家工作室,旨在打造京津首席艺术家公馆区。此外,还建有近2万平方米的配套艺术馆及餐饮、会议、健身等会所。


  该项目建设以来备受京津高端群体关注,尤其是受到艺术家群体的热捧。一方面是由于该项目产业功能具有承接北京创意产业文化外溢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该项目所在地处于与北京接壤的天津市武清区“北向战略”重点打造的“津门首驿卫星城”核心地段,加上目前多家国内大集团公司在这里进行战略部署和开发建设,区域发展前景广阔,区域升值潜力明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