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263件民族服饰“交融”丝绸之路
云南民族博物馆经过精挑细选,推出的263件(组)极富民族韵味的传统服饰、宗教用品、生产生活工具以及民族乐器等文物26日亮相“丝绸之路”名城兰州。 这场以“彩云之南——云南民族民俗展”为名的展览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后,就以独具观赏性与文化性的视觉魅力,让以多民族聚居的甘肃民众“感到惊艳”。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王裕昌说,此次展览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大大促进了陇滇两地的文化交流。这是一次增进地域间的了解、加强民族文化交流的展览。 展览的民族服饰涵盖傈僳族、哈尼族、瑶族、德昂族、阿昌族、怒族、布依族等二十几个民族服饰。纹饰鲜艳夺目,或挑花或刺绣,有些镶银饰、有些嵌珠贝,有些配百家锁、有些搭银腰刀,可谓旖旎多姿,万千风情。 除独具民族风情的服饰外,宗教用品也有看头。壮族“龙牙歪”面具、藏族白头金刚面具以及诸多宗教法器、祭祀图画、经文典籍等,都折射出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审美。 云南民族博物馆科教部主任黑少荣介绍,别具一格的傣族鳝鱼夹、独龙族的弩、瑶族的采摘刀等生产工具和陶酥油茶壶、槟榔盒、包银碗、竹根烟斗等生活用品都堪称精品。 被誉为“乐器王国”的云南“放彩”丝绸之路,自然少不了乐器展示。此次展示的普米族口弦、壮族百楔鼓、藏族撬撬号等29件民族乐器,巧夺天工、形制丰富。 “看到这些,我能想象得到闪耀着银光的玉龙雪山、秀色的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多样的民族是什么样子的。我想我会在某个假期进行一次神奇之旅。”看过展览的杨蕾女士心情溢于言表。 除单纯实物展览外,云南民族博物馆还将动态演示带到展馆内。民族乐器吹奏、现场打制银器、制作纺织品、书写东巴文……鲜活生动、民族味浓郁。该馆馆长起国庆告诉中新社记者,展示的这些文物,有些当地人还在使用,有些则逐渐消失。不过,当地政府、专业机构以及民间力量正在不遗余力地对其传承和保护。 起国庆表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此次展出的文物最能表现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特点。此次在甘肃这片富饶的丝绸之路展出,希望两种文化“碰撞出”绚烂的“花火”。 展期两月之久的此次展览,已“走过”广西、山西等地,甘肃展览结束后,将赴中国古都西安展出。(记者 朱世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