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写照:荆州八岭山西晋墓陶瓷

  湖北荆州  赵晓斌  陈新平

  坐落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的荆州古城,在历史上曾是一座繁荣的南方城市,同时也是地处水陆要冲的军事重镇。荆州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丰富,蔚为大观,但三国两晋时期的出土文物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此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每一次战火中文物都受到极大破坏;而本地埋葬习俗由深埋转为浅藏的变化,也使得地下遗存更易受到自然力和人为的损毁。

  在荆州古城西北郊,有一片绵延起伏的丘陵冈地——八岭山,古时亦称为龙山。此山南麓有一高坡,名为“落帽台”。据《晋书·桓温传附孟嘉传》载,东晋权臣桓温于九月重阳日在龙山大宴僚属,有孟嘉者,酒酣,风吹落帽而不知,戏为奇文以记斯事。后来李白曾于此作怀古之咏:“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登落帽台远眺,北则崇岭八道,蜿若游龙,南则平川百里,陌似棋局。可惜其东侧在近几十年内因开采石材而被挖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2003年初秋,就在这个深坑的边缘,石料厂挖掘机挖出了一大片鳞次栉比的青砖,荆州考古工作者将这座新发现的古墓编号为“荆州连心石料厂1号墓”,考古发掘揭示出这是一座长7.4米、分前后两室的中型砖室墓。此墓古代虽遭盗掘,但还是留存了100余件随葬品,均为陶瓷器,按质地分为青瓷器和泥质陶器,而按用途则分为日用容器和模型明器两大类。绝大多数随葬品被发现于前室,虽然因盗掘者搅扰而致破损并失其原位,但从各类器物的造型及组合来看,它们生动地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仪卫、家居宴饮、蓄奴置产等生活场景。在后室只出有两件与卫生有关的器物——虎子和厕圈。

  出土器物中青瓷俑的数量最多,共46件。虽然形体小巧,却各具情态,有带冠执笏的文吏(高15.5~18厘米)、跨马扬鞭的骑士(高25~27厘米)、手持干戈的兵卒(高19~24厘米)、操持劳作的奴婢(高12~20.5厘米)等。从艺术角度来看,这些俑的造型稚拙,比例不协调,在前额处大多带有受佛教影响的“白毫相”,这是它们的一个重要特征。当时的各种建筑物,如坞堡、畜禽舍、井棚、碓房、厕圈等也都以缩微的明器形式表现出来(高8~22.5厘米),有的还附有捏塑的人物、动物以及生产用具等。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东汉中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烧造成功。到三国两晋时期,青瓷器还遗留了早期瓷器的很多特点。该墓出土青瓷烧成火候较低,釉层较薄,釉色呈黄绿或黄褐色,釉面大多开片,容易脱落,有的几乎完全剥蚀。胎体多呈灰白或灰黄色,而不施釉处的胎表面多呈灰红色。造型多与安徽马鞍山东吴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墓、湖北鄂钢饮料厂赤乌十二年孙邻墓、湖北武昌莲溪寺东吴永安五年(262年)墓、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等所出同类器相似,显示出同一时代和地域的特色,其烧造地点应该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在一件瓷器上有几个模糊的文字,大致可以读出“元康六年”字样。“元康”是西晋惠帝的年号(291~299年),元康六年即296年,这是此墓的年代上限。关于墓主的身份,可从墓室的规格、砌筑方法、布局,以及随葬品的种类、数量、造型风格进行分析。与以往发掘的同时期古墓进行类比,可断定墓主是名男性,家中财产丰厚、奴仆众多,为富甲一方的豪强地主。按照魂归故乡的古代葬俗,应该就是当时的荆州南郡江陵县人士。他在生前极有可能担任某州郡官府中的要员,若论品级,当位于年俸二千石的州刺史、郡太守之列。至于这位大人姓甚名谁,我们只能感叹文献不足征。在《昭明文选》中有一篇《祭古冢文》,说的是南北朝时在某地发现古墓并举行迁葬之事,当事人因不知墓主为谁,便赠他一个雅号“冥漠君”以便祭奠。八岭山古称“龙山”,我们也就权且称这位隐迹于此千年的晋室故臣为“龙山君”吧。

  伴随龙山君的那些官吏俑,他们的造型真实地反映了西晋时期文职人员所遵循的衣冠之制。这些官吏戴的官帽称为“进贤冠”。在《晋书·舆服志》中记载:“进贤冠,古缁布遗象也,斯盖文儒者之服。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有五梁、三梁、二梁、一梁。人主元服,始加缁布,则冠五梁进贤。三公及封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乡亭侯,则冠三梁。卿、大夫、八座、尚书,关中内侯、二千石及千石以上,则冠两梁。中书郎、秘书丞郎、著作郎、尚书丞郎、太子洗马舍人、六百石以下至于令史、门郎、小史,并冠一梁。”由此说来,官职的高低在这进贤冠的“梁”数上就可看出个三六九等来。这些陪葬佣戴的冠都只有一梁,看来职位并不高,应该都是龙山君大人的属吏。再看看他们的衣服,长袍窄袖、大带束腰,双手持笏,所谓“缙绅之士”是也。

  《晋书》记载:“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其后稍见贵之。自灵献以来,天子至士遂以为常乘。”从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和官僚流行乘牛车出行,往往喜快牛如爱骏马,并以此相互矜夸,有的还举行牛车竞赛。因此,在这一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中多用陶瓷牛车随葬,在模拟的仪仗队伍中处于核心位置。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诗经·大雅·绵》。与讲究官方排场的虚张声势相比,龙山君更热中于创办家产实业。他广置田地,扩建房舍。他也像同时代所有的大地主一样,为自家修造了一座高墙重门的深宅大院。在这个大门上建有望楼、四隅建有角楼,带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坞堡内,猪羊满圈、鸡鸭成群,井水满溢、粪肥充实,碓房中舂米之声不绝于耳。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经·周南·兔》。为了保卫自己偌大的家业,龙山君也拥有一支私人武装力量。这些人在当时被称为“部曲”,他们或多或少地与家主沾亲带故。看在同姓同宗或姻亲瓜葛的份上,龙山君把农田租赁给他们耕种,收取高额的地租。有时也安排他们干些看家护院、出行喝道等差使,如果遇到紧急戒备之事,就要立即放下耒耜,拿起刀盾备战。部曲们带的帽子叫做“帻”。《晋书·舆服志》中说:“帻者,古贱人不冠者之服也。”部曲戴的就是“平上帻”或“赤帻”。他们中有的人佩弓挂箭,策马扬鞭;有的人紧抱环首长刀,肃然而立。有的人手持盾牌,步履齐整。持盾俑的右手曲肘抬于胸前,握空拳,似原握杆状兵器,已失无存,左手持盾牌。这些部曲俑虽然衣帽齐整,却都光脚,这个细节正表明了他们亦兵亦农的特殊身份。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之浮浮。”——《诗经·大雅·生民》。龙山君的府邸里仆役众多,从他家厨房的情况来看就可见一斑。这套炊事班子里分工很细,有人用磨加工谷物,有人用杵臼捣制各种作料,有人制作各色面点,有人则在灶前点火煽风、安釜架甑。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举办家宴是一件很热闹也很摆阔的大事,龙山君很懂得享受,同时也陶醉于他所生活的那个在中国历史上以奢靡为荣的朝代。男女仆役向宾主献上美食,乐手们开始演奏。击节唱和,其乐融融,直至华灯初上,熏香袅袅。这样的气氛,虽然比不上京城那些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在这南方都会却也可藉以优游卒岁了。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诗经·大雅·既醉》。肴品既多,器皿亦众,此墓出土的酒食之具包括大大小小的罐、碟、盂、碗、斗、杯等等。这些空樽净盏,当年必定满盛美酒佳肴,龙山君在另一个世界里欣然享受着这一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