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摄影展首次设立“本土摄影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灯璀璨不夜城——广州(本土摄影奖金奖)     邓耀华/摄


  由广东省文联、省摄协、广东永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山永怡·聚豪园”杯广东省第23届摄影展近日在中山市举办。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廖曙辉,省文联原巡视员、省摄协顾问张小军,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中国摄协副主席、广东省摄协主席李伟坤等领导和嘉宾以及广东省摄影界知名人士、本次展览的获奖作者、各地影友600余人到场观看展览。


  本次摄影展来稿量大,参与人数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组委会共收到1437位作者的12175幅作品,刷新了历届省影展来稿量纪录和投稿作者人数纪录,充分反映了广东摄影人对摄影展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充分关注对本土题材的挖掘是本届摄影展的一大亮点,本届摄影展首次设立“本土摄影奖”,以倡导和鼓励广东摄影人聚焦于广东本地这片改革开放热土。本土题材作品不但在所有入选作品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其获奖作品将近占所有获奖作品总数的一半。“策展人奖”继续设立,评奖办法从单轨制转为双轨制,以适应广东省摄影创作与摄影展示多元化、多面体、多构造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在每届摄影展中都能有所突破,主办方还在本届摄影展青年组作品中尝试采用电子文件投稿方式,摸索电子网络投稿、评选的经验逐步实现展览、比赛投稿、评选网络化。


  本届摄影展纪实类作品的数量超过艺术类,且纪实类作品与艺术类作品水准齐头并进,这在广东省摄影史上还是首次。参展作品已逐渐把注意力放在对本土题材的挖掘上,而且在作品中强化影像的社会和历史责任。纪实类的作品着重于影像的历史文献价值,艺术类的作品强化主观的审美表现,着意挖掘较深层次的人性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以及大自然留给我们富有象征意味的形式美,商业类作品保持了历届省展、全国展的强势,其中高端商业摄影人才的作品创作进一步趋向尖端。送稿新人众多,作品在开发创意和加强观赏性上、追求唯美形式和制作精良上均有了大幅提升。


  从本次摄影展总体情况来看,艺术类作品基本上保持着传统优势,但相比往届,整体发展势头有所弱化。“从本届摄影展中我们既看到了成绩,但也看到了差距,那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关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摄影发展。”廖曙辉在谈到本次摄影展时指出,“今后应更注重这方面的发展,比如说艺术类摄影的本土题材的挖掘。记录类作品要更多关注社会生活的原态,关注当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