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杨靖宇的钢笔和怀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钢笔,记录了南满岁月的抗日足迹

战争年代,“手枪、金笔、计时表”被誉为革命军中“三件宝”。而杨靖宇是“文化人”,所以,钢笔自然是必备用品。他在哈尔滨从事地下工作时就有钢笔,到南满巡视时也是随身携带的。1933年12月2日,杨靖宇给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是用钢笔写的,署名乃超。可能有人会说,杨靖宇在1936年8月12日,写给法国《救国时报》的信中说:“军中不便,恕用铅笔,草率不恭……”可见当时没有钢笔,只能用铅笔。其实当时用铅笔也不能证明就没有钢笔,因为,钢笔是需要用钢笔水的。那时条件艰苦,钢笔的使用并不像今天这样普及,所以,搞到钢笔水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据杨靖宇的警卫员王传圣回忆,1938年8月9日,杨靖宇派他去少年铁血队赴任时,杨靖宇掏出两支钢笔,说:“你自己选吧,哪支都行,留着打仗、学习用。你跟了我一回,军委讨论让你去独挡一面。送你一支笔,这是我的心愿!”可见那时,杨靖宇就有两支自来水钢笔了。

怀表,饱含了铁路工人的战斗期盼

杨靖宇的怀表是吉海路工人自卫队送给他作战使用的。1933年4月,杨靖宇为发展南满抗日武装,同吉海路工人自卫队来往密切,自卫队就送给他这只怀表作为纪念。杨靖宇在指挥红石砬子保卫战时,就经常看这块怀表。虽然杨靖宇在对日作战中也多次缴获日军手表,但他对这块怀表情有独钟。一是这块怀表是吉海路工人自卫队送给他的,阶级情谊深厚;二是铁路上的怀表,走时准,质量好。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