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一本发黄的旧相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熟悉南方局历史的人都知道,1942年7月12日发生在桂林逸仙中学那悲壮惨烈的一幕: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女、苏曼爱人)、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女),三人集体上吊自杀,自缢在苏曼和罗文坤的寝室内。第二天,国民党《广西日报》和《扫荡报》即以“桃色事件”为题发表了消息。一时间在桂林乃至广西全省闹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由于叛徒的出卖,继当年6月“南委事件”后,7月9日,国民党中统特务在叛徒的带领下,到桂林逸仙中学逮捕了以在该校教书为职业掩护的苏曼、罗文坤和张海萍,史称“七&S226;九事件”。当天晚上,特务即在桂林月亮山的龙隐岩里对苏曼进行了严刑拷打,并让罗文坤和张海萍在一旁看着。苏曼受刑时凄厉的惨叫声划破夜空,让龙隐岩附近的住户毛骨悚然。但苏曼仍坚贞不屈,特务的阴谋落了空。第二天下午,他们就把被打得遍体鳞伤的苏曼和罗文坤、张海萍三人假装放回学校,派特务暗中监视,意在以他们三人为诱饵,“放长线,钓大鱼”。如果一有中共人士来找他们三人联络,即会被特务抓捕。

苏、罗、张三人识破了国民党特务的险恶用心。怎么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呢,这不等于自己向特务供出了组织吗?三位被完全限制了行动自由的年轻的共产党员一时间竟没有了主意。因苏、罗均身负重任,外面的党组织随时都有可能派人来找他们,情况紧急,不容优游。时间已过了一天,在这万般无奈的危情中,他们想到了“釜底抽薪”,让特务阴谋彻底落空的唯一途径:那就是牺牲自我,为党报警,挽救组织。决心既定,12日下午,三人在苏、罗寝室里从容地批改完自己所负责班级学生的作业,然后整理好室内清洁,把什物摆放整齐,自己亦梳理好头发,穿戴整齐,苏曼最后在桌上留下“不自由,勿宁死”的纸条,然后三人并排自缢在室内,实现了他们为共产主义献身的英勇壮举。

国民党特务见事与愿违,为了推卸责任,他们便编造了所谓三人“争风吃醋,集体殉情”的“桃色新闻”于第二天在国民党《广西日报》和《扫荡报》上见报。中共广西各级党组织立即明暸了事态。当特务们第二天明白过来,强行收缴报纸时,同志们早已进行了必要的疏散转移和隐蔽。

此段史实,以往红岩纪念馆只有文字记载和三位烈士的单身照片,没有三人的任何遗物,很难形象地加以宣传。2004年10月,馆里决定派出赴南方征集小组,主要针对“南委事件”、“七&S226;九事件”和苏曼三烈士等,进行调查采访和文物征集。在桂林,他们采访了该市党史研究室,拍摄了逸仙中学、龙隐岩和三烈士纪念碑,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在梧州,他们到了苏曼的老家、采访了苏曼的亲弟弟。当他们在广州采访张海萍烈士的亲妹妹、79岁高龄的张艳霞老人时,不善言辞的老人在讲述过程中几次泣不成声,双眸中饱含着对亲人深深怀念的泪水。为了讲述她的姐姐,她主动拿出一本发黄的旧像册说:“这就是姐姐生前的像册,里面有100多张她亲手贴上去的像片。1940年我俩分别时,她交给我保管,没想到……,每当我想姐姐时,我就会把它拿出来看一看。”老人的双手不停地反复摩挲着这本发黄的旧像册。当采访组的同志翻开它,一个20世纪30年代、青春靓丽、活泼健康的女青年学生各种姿态的照片贴满了像册的每一页。英雄也是人,烈士也是人,先烈的形象一下子就在采访组同志们的眼中复活了,她就是这本像册的主人——张海萍烈士。

在采访组同志们的耐心说服下,张艳霞老人终于有些舍不得地把这本她姐姐张海萍烈士生前托她保管的、她自己又珍藏了60多年的珍贵像册无偿捐赠给了红岩革命纪念馆。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