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竹石鸳鸯以1.187亿成交
西泠2010秋拍今天继续举行,在今天早上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八大山人的晚年佳作《竹石鸳鸯》以1.187亿元成交。这件作品的争夺发生主要发生在一个场内买家和电话买家之间,最后是场内买家获得了这次争夺战的胜利。
该图为立轴中堂,濶65cm,高约120cm,以墨笔作于明代灰纸之上。款题乙酉春日写。八大山人。下钤“八大山人(白)”、“何园(朱)”;又钤“真赏(朱)”于是右下角。构图取对角倚斜之势,上留天头,下着斜坡,画两鸳鸯依偎于巨石之上;右上危壁兀立,上平下斜,有芙蓉扎根壁上,旁见侧出,偃仰敷荣;实景相对之间留空,恍若有万顷碧波,极目难测。分章布白,巧妙取势,咫尺之间,意象萧远。
此作之妙,尤在笔墨。八大在70嵗前后,书画用笔由方转圆,从务追险绝归于平正深厚之上来。在书法上,他捨弃了过往追求欧阳询、黄山谷、董其昌等各家风格及病癫后的狂纵行草,更深溯于蕴藉含蓄的魏晋风格。并且,根据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临于康熙叁十叁年(1694)的《石鼓文》及《禹王碑》,我们发现他对篆书笔法亦有深厚的研习。而在绘画上,他把书法用笔融入到物象的塑造之中,中锋行笔,浑厚苍雅。尤其在他的花鸟画创作上,把明代由沈周开创的意笔传统推向了极致。在这幅作品中,作者以起伏变化的运笔勾勒坡石轮廓,枯溼并用,綫条圆转而带篆意;树叶叶面先以淡墨点出,再以浓墨写出筋脉,花朵则直接以笔勾出;禽鸟点染并用,无刻画之迹。地坡着草,浓淡相间,疏密有致;最后施以浓墨点苔,提醒画面,或圆或尖,或乱或整。整幅画作,用笔可谓纵之横之,无不如意,含蓄蕴藉,毫无笔仗锋芒之嫌;用墨则浓、淡、枯、溼、乾、焦相互生发,层次丰富,有“墨分五色”之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