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藏女史箴图是赠品吗?
女史箴图
乾隆之后,《女史箴图》便一直收藏于皇室,直至于乱世中流落异国他乡。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女史箴图》曾是我国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也是该馆最重要的中国绘画藏品之一,它不仅是最能反映原作者东晋画家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其辗转流传更与历史上多位学者和帝王发生联系,被认为“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大百科全书》在介绍大英博物馆时,具体作品就只提到罗塞达石碑和《女史箴图》。
这幅珍贵的作品,究竟是如何漂洋过海到了英国?日前,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Clarissa von Spee)女士在上海博物馆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提到《女史箴图》的来历,史明理说到,该画最初由19世纪一位英国军官约翰逊受赠于他救过的一位中国女性,回国后约翰逊将该画带至大英博物馆,本是想评估画卷上挂有的玉坠的价值,但当时的两位馆员却意识到了画卷的价值,便敦促大英博物馆购买了这幅画。
而事实上,关于《女史箴图》来历更普遍的说法是,该图为圆明园流失文物,1860年被英军大尉基勇盗抢,于20世纪初被大英博物馆收购,成为其收藏的东方文物中最为珍贵的一件。1901年,该图入驻大英博物馆,当时它的长度超过7米,为了储存,该馆把原画截成两部分镶框存放。1910年,《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此后便反复出现在各类书籍和刊物里。
“我们第一次看到《女史箴图》时,和我们看到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时的感觉类似,第一眼看上去比较让人失望。和《蒙娜丽莎》一样,《女史箴图》在历史上曾多次被复制。”史明理说,“看到它时,我们会发现它比我们想象的小,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有些褪色。此外,对画的研究也会比较困难,因为这幅画是画在丝绸上的,通常丝绸的颜色对光线很敏感,所以这幅画也不是永久展出的。”
多年前目睹过《女史箴图》的故宫书画专家余辉曾回忆说,由于长期地球引力影响,悬挂的《女史箴图》已出现掉渣现象,后在其建议下改为平放。
现在,游客可以在大英博物馆北侧的楼梯旁,通过一个显示器观看到高分辨率的《女史箴图》,还可购买刻有整幅画卷的光盘来感受这幅画卷。
◎ 相关链接
载着历代印章迁徙的传世摹本
《女史箴图》中的文字表明,它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女史箴》而创作的,顾恺之的画作没有一幅能流传至今,大英博物馆的这幅摹本出自唐代画师,被后世认为是最接近顾恺之风格技巧的传世摹本,原有十二段画,其中两段画和介绍性序言在20世纪或更早就已遗失。故该画现存九段,每段画右边均配有《女史箴》中的文字介绍。故宫博物院也存有宋代的摹本。
一幅摹本也能传世,还与上面自8世纪起不断增盖的历代收藏家和皇帝印章大有关系。这幅唐代摹本上可以辨认出不少的皇室印章,经过后世的认真鉴定,皆认为上面最可靠的皇帝印章来自宋徽宗和乾隆皇帝。爱好收藏的宋徽宗曾将图藏于睿思殿东厢房。13世纪晚些时期,该画落入一位姓贾的私人收藏家之手,16世纪由明朝一位姓相的收藏家留下10多处印章和自己不高明的手记,对画作有所破坏。17世纪,该画由著名的艺术收藏家梁清标收藏。18世纪,该画先由一位贩盐的高丽人收藏,后因其生意破产,画被卖给了乾隆皇帝。乾隆将图重新镶边,加上序言、盖上印章,并且还增加了一些画作,遂有了目前看到的全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