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获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创新一等奖

昨日,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透露,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了2009年度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武汉岩土所作为参加单位完成的“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获一等奖,位居全国三个一等奖项目首位。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题刻记载了唐广德元年起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史料,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题刻因汇集唐宋以来各派书家遗墨,也被誉为“水下碑林”。

武汉岩土所葛修润院士提出的“无压容器”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方案,使白鹤梁题刻在三峡库区蓄水位提高到175米后,免于被淹没于长江水下的命运。

为建好白鹤梁保护工程,葛修润院士付出了极大心血。从方案的提出、可行性研究、水下施工单位的选定、水下参观廊道的研制安装、水下照明摄像系统的选定以及各方面的技术协调等,葛修润院士全程参与或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该工程2003年2月13日开工,2009年5月18日建成开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遗址类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交通及参观廊道、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工程在白鹤梁上兴建了一座“无压容器”,使水下保护体结构及文物处于内外水压平衡的状态,解决了水下40米深处文物原址保护遭遇的地质、安全和航运等不利影响,维系了白鹤梁与长江水环境的平衡。博物馆建设包括高新技术方面的11个课题、12个系统,水下廊道内的20多个参观窗口是由4厘米厚的双层航空玻璃制成,不仅能抵抗江水压力,而且受损坏后可及时更换。水下博物馆采用循环水系统,长江水通过净化装置后进入保护体,确保水质透明,保证游客清晰欣赏到题刻内容。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