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票王”收藏到乾隆税票

  长沙县年已花甲的老人李学坤收藏着一张清代乾隆年间的纳户执照,即交“皇粮”的凭证。记者昨日在他家看到,他一共收藏了900多件清代以来的赋税凭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学坤老人收藏的乾隆、嘉庆年间的“皇粮国税”凭证。


  李学坤是长沙县金井镇人,出生于1937年,1988年退休后,热心于社会工作和收藏。 2004年,长沙县作为全国的试点县之一,率先免征农业税。全县免征农业税4442万元,取消农业特产税245万元,老百姓过上了欢天喜地的新生活。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李学坤老人迷上了收集历代赋税凭据。他深入老百姓家中,搜集从清代至新中国向农民征收赋税的执照、赋券、通知等资料,共计900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学坤老人向记者介绍他的收藏品。


  记者看到,李学坤收藏的最早的“皇粮国税”凭证是宣纸制成的,薄如蝉翼,颜色发黄,但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晰。这张“甲午执照”上,固定的事项如“湖南长沙府长沙县正堂党加五级纪绿五次梁,为征收南漕银米事据”是刻印上去的,但所交税的多少如“壹钱四分正”和户主姓名“吴简敏”则是用毛笔填写的,字体为行草,龙飞凤舞,很有欣赏价值。税票上所盖印章也清晰可见,大的为税收机构名称章,小的为“查验”章。


  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算起,中国农民世世代代上交赋税延续了2600多年。李学坤特地在2009年编撰出版了一本反映历代赋税的专著。为了编纂这本书,他跑遍了长沙县各个乡村收集税赋凭据。不少老乡听了李学坤的想法,都乐意把一些家中的“废纸”送给他。“漕米”、“地丁银”、“代金”等苛捐杂税的名目早已不见了,这些承载着千古沧桑的税收凭证,却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