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艺术区关注艺术家驻地管理问题

  《纽约时报》记者Christine Haughney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纽约索霍区的阁楼变成了金矿。公司董事会、银行、经纪人和这座城市本身都对在这里工作的艺术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从去年开始,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关于驻地艺术家的法律法规,这也令索霍的味道越来越淡。


  谁也说不清为什么会想起给艺术家制定条条框框,虽然这与银行借贷政策的紧缩有关系。


  这个法规来源于有着三十年历史的都市规划法,这些法令作用于Canal大街北部将近60个街区的几乎所有业主居住楼。法规允许艺术家占用老工厂作为自己的工作室,但所有艺术家都要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而且每个艺术家只能占用一间。


  但谁能进入谁不能进入始终都是一个模糊的问题,公众连申请表和那两个审评人员都看不到。


  市政府拒绝公开审批原则。文化事务部的女发言人Danai Pointer含糊地说:“很多艺术家和各种艺术门类都可以参加审批。”


  从1971年开始,文化事务部批准了大约3400位艺术家进驻这个地区。但是随着阁楼的增加,办理申请手续的人越来越少,这个法律逐渐变得形同虚设。从2003年到2008年,这个部门仅仅批准了164位艺术家,还拒绝了11位。


  在2009年,这个部门批准、拒绝了各14位艺术家。今年,到目前为止,有6位被拒绝,14位获得批准。但是,对于申请与拒绝人数的锐减,有关官员也没法做出解释,Pointer说:“申请审批模式和申请人数都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