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转轮手枪见证历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兵器简介:这把S.F转轮手枪,由比利时制造,系仿美国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口径0.32英寸,长弹巢,转轮容弹量6发。这把手枪,之所以幸运地没有被风沙掩埋,没有被历史湮没,是“枪由主贵”,它的主人是我军高级指挥员、卓越的军事家左权

转轮手枪见证历史

1942年5月,日军调集3万多兵力,逼近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正在形成合围之势。危急时刻,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和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左权坚持留下指挥部队负责掩护。

25日清晨,大批日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步步进逼。左权指挥部队依据有利地势,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一直坚持到太阳偏西,保证了总部机关的安全转移。左权手举转轮手枪率领部队突围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头部而牺牲,时年37岁。

1938年,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成了抗日游击队。起初只有20多个人,十几支大抬杆枪。他们利用有利地形与日伪军展开水上游击战,首次战斗就歼敌20多人,还打坏日军的一艘汽船。“雁翎队,是神兵。端岗楼像拔大葱。过去火枪打大雁,现在专打鬼子兵。”这是当年在白洋淀流传着的歌谣。

1941年7月的一天,雁翎队得到情报,盘踞在赵北口的日军要用汽船给新安县(今安新县)据点的敌人运送物资。雁翎队决定在芦苇地里打一个伏击战。当日军从新安县返回时,游击队员按预先分工,大抬杆枪齐放,当场将敌汽船击毁,击毙日伪军18名。

1942年4月,雁翎队又在大张庄、东王家寨地区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队员们用了5条船,把全队的50多支大抬杆枪架在船上,装足火药,待日军汽船进入伏击圈后,50多支大抬杆枪一齐点火,向敌船射击,当即击毁敌汽船2艘,毙敌30余名,伤敌15名。

在抗日战争中,雁翎队共与日伪军交战70余次,击毙俘获日伪军近千人,缴获了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