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刘少奇回湖南调查用的望远镜”

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珍藏着刘少奇1961年回湖南农村蹲点调查时使用的望远镜(见图)。这部望远镜上宽11.2厘米,下宽21.5厘米,高18厘米,采用的材料为皮革、塑料、玻璃,颜色为黑色,重量为690克,由一个棕色猪腰形状的背式牛皮盒装着,盒内为绿色羊绒,左右镜筒上及连杆轴上均有英文“JAPAN”制造的标记,说明是日本制造,生产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当时算比较先进的望远镜了。
1961年3月14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当时农村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人民公社的规模、体制、供给制、公共食堂等。刘少奇在会上说:“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来,放卫星,许多东西弄虚作假,都登报了,震动全世界。我们确实犯了不少的错误,相当多的人吃了苦头,现在要引起注意。”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对刘少奇发表的意见给予了肯定,他希望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之年、实事求是之年。会后,刘少奇从广州来到湖南农村进行蹲点调查,调查时间从4月2日至5月16日,历时44天,调查的地点先后在湖南省的宁乡、湘潭、长沙等县的乡村。4月2日下午,刘少奇向湖南省委要了一辆吉普车和一名工作助手,匆匆离开长沙,轻车简从,前往宁乡。
他的调查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4月2日至11日为“察风观色”,了解“五风”的危害和农民生活的概况,听取湖南省委、宁乡县委以及中央派驻湖南工作组的汇报。4月12日至30日为“解剖麻雀”,帮助天华大队解决食堂、山林和领导班子等问题。5月2日至16日为“寻根究底”,找出“五风”的原因,得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帮助湖南省委、宁乡县委、湘阴县委纠正“五风”、平反冤假错案和提出解散食堂、保留社员自留地、确定粮食、住房、分配等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调查期间,这部望远镜一直陪伴刘少奇,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调查工具。
由于遭受“文革”的冲击,刘少奇生前使用过的许多物品均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甚至毁灭,能够见证历史且完整遗存的刘少奇同志使用过的物品弥足珍贵。该望远镜在“文革”中遭造反派查抄,幸运的是它被“中央文革”专案调查组封存,免遭破坏。1980年,刘少奇平反后,中央刘少奇同志专案调查组将其所有封存的物件全部退还给了刘少奇夫人王光美。1987年3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建馆办负责人易凤葵、何光国等人在王光美家征集有关刘少奇生前遗物资料时,王光美将它捐赠给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并珍藏至今。由于该望远镜见证了刘少奇1961年回湖南农村调查44天不同寻常的岁月,1994年11月4日,经国家文物局一级革命(近现代)文物确认组一致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