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物故事之“一台珍贵的袖珍收音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湖南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收藏着一个看似普通,其实却很不平凡的收音机(见图)。这台收音机颜色呈灰色,材质为金属和塑料,制作比较精美。它长11.4厘米,宽3.4厘米,高7.35厘米,重380克,其外壳上至今仍能清楚看到“SONY TR714 JAPAN”字样,由著名的日本索尼公司生产。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位日本朋友将它送给刘少奇主席,在那个年代算是很高级的收音机了。加上体积很小,故称其为“袖珍收音机”。因其接受信号能力强,又便于携带,对酷爱收听国际、国内新闻要闻的刘少奇主席来说,这个收音机成了他了解外界信息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此后,刘少奇主席长期带在身边使用。

在“文化大革命”的残酷岁月里,这台袖珍收音机陪伴刘少奇主席度过了难忘的两年多时间,成为了他唯一能获得外界信息、收听各种时事的日常用品。1968年10月13日至10月31日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通过了“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并通过电台、报纸大肆宣传。收听到这些污蔑之词和强加在身上的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后,为中国革命事业穷尽毕生精力的刘少奇,心如刀绞,他无法控制内心无比愤怒之情,将此收音机重重地摔在地上。因碰撞在水泥地面上,该袖珍收音机已经被摔坏,不能收听了,且机体上多处出现裂缝,其上端有一条1.3厘米的裂缝,右角处有一条长2.2厘米的裂缝,左角处有一条2.3厘米的裂缝,底部有一个月牙形的损坏缺口,长1.3厘米,宽0.3厘米。从此,刘少奇再也没有听过收音机。随着“文化大革命”斗争的升级,刘少奇一家遭到查抄,被迫搬出中南海——福禄居,此袖珍收音机连同刘少奇生前许多物品都被中央专案组封存。

1979年,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平反出狱后,刘少奇专案问题调查组的同志将“文革”中封存的物件全部归还并保存在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2号楼王光美家中。1985年,为了纪念和缅怀刘少奇,中共中央、湖南省委及当地党委、政府决定在刘少奇的故乡——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村修建一座刘少奇同志生平事迹陈列馆。为此,王光美将自己保存了多年的该袖珍收音机捐赠给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筹备办公室。1988年11月24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正式开馆后,该袖珍收音机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纪念馆的第五展室,让千千万万来此参观的人从它身上了解“文革”的历史,鞭策人们牢记教训,继往开来。因该袖珍收音机是刘少奇主席在“文革”中遭受精神迫害的历史见证物,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确认组一致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本栏文字资料及图片均由孙中华提供)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