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发现完美西汉玉璧 东汉木椁板千年不腐

箭头所指为西汉玉璧。刘力勤摄
箭头所指为西汉玉璧。刘力勤摄

  昨日笔者获悉,在先烈南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工地中,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在8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内,清理出两汉、三国晋南朝、隋唐、宋及明清时期古墓葬120座,出土陶、瓷、铜、铁、滑石、玉等各类质地文物近900件套,不少出土文物堪称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精品。

  东汉木椁板千年不腐

  发掘的120座墓葬中,以西汉早期即南越国时期墓葬数量最多,共25座,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一块玉璧,直径约10厘米,乳白色,完好无缺,上边刻有谷文纹饰,异常精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保存如此完好的玉璧,近年来在广州出土的汉墓中还是首次发现。”广州市考古所专家易西兵说。

  在这个墓葬群中,发现晋南朝墓数量也不少。尤其难得的是,在几座南朝晚期和隋至初唐时期的砖室墓中,出土一批青釉瓷器,釉层保存完好,器形规整,十分精美。

  在现场,笔者看到一个深坑大墓,易西兵介绍说,这个大墓采用“假双层”构造,前室分两层,中间用木板隔开,一边放随葬陶罐,一边可能曾存放丝织品。只是时隔千余年后,这些丝织品已无迹可寻。

  令人称奇的是,这个东汉墓的木椁板竟然在泥土里千余年不腐烂,约有十几厘米厚。“南方土壤酸性高,古代墓葬的木椁板大多被腐蚀掉了,这个东汉墓里的木椁板不腐烂,实属罕见。”易西兵说,如此完整的木椁板,只是在数十年前的考古现场发掘过。

  风水宝地引来密集墓葬

  易西兵介绍说,8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工地内发掘出古墓葬120座,可见先烈路一带是古人选择下葬的风水宝地。在这片区域里,考古发掘的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晚期墓打破早期墓葬的现象十分常见。甚至有一座隋唐时期砖室墓,整个墓室直接砌筑于一座大型东汉砖室墓室内。

  在出土的一方清代墓志上,考古专家发现了“此山土名大坟头岗”的字样,恰恰说明了此地古墓葬分布的密集程度。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发掘的工地地处广州历史城区东郊,距宋明清时期广州城东门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且原为低矮山岗地貌,北临白云山、南望珠江,是先民们理想的埋葬场所。 (记者/李培通讯员/罗世聪)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