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助推温州市名城申报

  根据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开展“六城联创”活动精神,为扎实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进一步兴起文化大市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温州市以申报作为手段,以项目带动创建,以行动落实创建,认真打好历史文化保护提升战役,争取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实施十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力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一、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温州古城外有山水护卫,内有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历史风貌相对集中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是温州悠久历史的积淀,是历史文化名城所需具备的核心条件。按照“规划方案先行、维修整治并进、保护利用并重”的方针,完善《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完成五马街—墨池坊、城西街、朔门街、庆年坊、江心屿、水碓坑村—黄坑村等6大历史文化街区(名村)的保护整治,将其打造成整体风貌协调、地域特色彰显、商业布局完善、一街区一品牌的历史文化街区。恢复华盖山城墙、谯楼子城城墙,进行必要的考古工作,展现以子城片区为中心的历史景观轴;恢复下陡门遗址的原貌,使之成为古城展示项目;加强温瑞塘河水系沿岸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塘河文化博物馆,恢复重建文昌阁、叶适纪念馆;加大三垟湿地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二、文物古迹保护工程。完成三垟周宅、夏承焘旧居、程让平祖居、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新四军驻温通讯处旧址、瓯海公学图书馆、永宁殿、永川轮船局等文物古迹的腾空安置和维修;完成夏鼐故居、沧河巷26号民居、吴百亨故居、仰义王宅、国安寺石塔的修缮和环境整治;建设老鼠山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增加对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认真做好文物古迹保护的规范化工作。不断增加对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加大保护力度,为名城申报提供历史见证,增添文化内涵。

  三、东瓯历史文化挖掘工程。建设集展览展示、瞻仰纪念、休憩、公祭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东瓯园;恢复重建东瓯王庙,做好其周边环境整治与墨池公园建设,拆迁东瓯王庙与墨池公园之间的民居,将东瓯王庙与墨池公园连成一体;开展东瓯文化的宣传,举行东瓯王的公祭与瞻仰活动;创作东瓯王戏剧剧本,并排练公演;举办东瓯国文化研讨会,并编写出版东瓯文化论文集。

  四、江心屿历史文化展示工程。保护利用文天祥祠、浩然楼等文物古迹,在江心东塔后建立弘一大师纪念馆,在澄鲜阁建谢灵运纪念馆。深入挖掘以弘一大师为代表的温州佛教文化、以世界百强航标灯塔­——东西双塔为典型的温州建筑文化、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文化等江心特色文化;加强以文天祥祠、英国驻温领事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五、永昌堡抗倭遗址修复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是浙江省现存唯一一处由民间自发兴建的抗倭城堡,对研究明代沿海抗倭体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根据“全面治理,逐步修复,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永昌堡保护修建的总体规划;在城墙维修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做好镇山楼修建、东护城河开挖、河岸驳坎砌筑、东门外绿化等配套工程;以“亚洲城市项目”都堂第修复工程为契机,抢救修复洞桥底40号、上仓巷1号、状元里18号、王绍志故居等古民居、古建筑;加速外迁安置工程建设,全力推进综合管网、路面景观铺装、环海楼广场与开挖东护城河、西门雕塑与绿化、立面整饬等配套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使永昌堡成为温州优秀历史文化的金名片。

  六、泽雅传统造纸技术示范工程。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是我国古代造纸术实物遗存的活化石。2009年12月,国家文物局批准“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示范”项目落户瓯海泽雅。要以该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抓紧做好四连碓、唐宅村、横垟村、水碓坑村-黄坑村等现存造纸作坊集聚区的保护整治,加快推进泽雅传统造纸博物馆及水碓坑村传统造纸生产性传承示范点建设,深入挖掘纸山人文生态内涵,使国保四连碓造纸作坊成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和具有开放、人文价值的传统造纸技术传承与展示的示范基地。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建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瓯剧、瓯绣、瓯塑、温州鼓词、米塑、彩石镶嵌、发绣、拦街福、宁村汤和姓俗等具有温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利用;开发长人馄饨、矮人松糕等温州特色名小吃制作技艺,开设列入温州非遗名录的名小吃一条街;加大对温州民俗、民间艺术、传统工艺、老字号、名特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世界、国家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八、专题博物馆兴建工程。专题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是检验一个地区文化品位、综合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优质办馆,特色办馆”的原则,加强各县(市、区)公共博物馆的建设,充分利用温州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专题博物馆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富有温州特色的博物馆建设格局。利用现有文保单位,加快建设夏鼐故居、夏承焘旧居、程让平祖居、方介堪艺术馆、温州数学名人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木鱼法师纪念馆、温州航运史馆、温州商会(华侨)史馆、南戏博物馆、叶适纪念馆、张璁纪念馆、谢灵运纪念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要建成一个免费开放一个,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以凸显、提升温州城市文化品位。

  九、“四大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深入挖掘温州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打造“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南戏的研究,挖掘戏曲的历史文化,加强瓯剧、木偶剧等国遗剧团建设,规范和促进民营剧团的发展,确立温州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充分利用温州较为雄厚的歌舞人才资源和较为扎实的歌舞群众基础,精心组织创作一批优秀歌舞节目,打造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歌舞精品。依托美术馆(书画院)、墨池吟坛等平台,加快青年书画人才的培养,实施书画人才名师名家行动,不断扩大我市书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现代先进技术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加强政策引导,坚持走产业化、精品化道路,构建集研发、销售、展示、观摩、旅游为一体的平台。

  十、历史文化研究宣传工程。编撰《温州通史》;开展东瓯文化、温商文化、龙舟文化、大罗山宗教文化、温瑞塘河文化、三垟湿地生态文化、泽雅纸山文化、永昌堡抗倭文化的挖掘与研究,使其成为海内外温州人对温州归属感、认同感和忠诚度的源泉;在江滨路建设文化长廊;开展温州历史文化名人评选活动,在古城区街头、绿化地带、文物建筑遗址等节点树立雕像,供大众参观瞻仰,以此扩大宣传温州历史文化底蕴。(浙江省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余求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