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壁画专家王岩松:在台湾做山西文化使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年7月,两岸直航包机成行。


  2010年2月10日,太原至台北直航航线开通。


  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包括山西人踏上宝岛,你总能在身边发现去过的人。台湾,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记忆中的三毛琼瑶邓丽君,柏杨李敖龙应台,它越来越千姿百态地、以一种更鲜活更丰富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但是,一般人去台湾,往往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游客之外,有一个人,一个山西人,明显会带给我们更深切的台湾印象。


  2010年2月25日开始,山西壁画专家王岩松应邀到台湾艺术大学讲学半年,成为该校古迹艺术系首位大陆身份的专任教授。


  在他到达和离开台湾的时刻,均受到最温暖的礼遇,系主任亲自驾车与助教为他接风洗尘,又带领全体老师为他送别,哪怕是凌晨四点。


  王岩松:1963年生,中国著名壁画专家,山西古代壁画馆艺术总监。在20余年的古代壁画修复、复制与研究中,利用泥地作为介质进行绘画,拓展了艺术语言,使中国古代壁画艺术得以承传和发扬。在日本、新加坡及中国各地举办个人画展十余次,作品被山西博物院等多家专业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收藏。


  2010年2月至7月应邀赴台湾艺术大学古迹艺术修护学系进行古代壁画专题教学,其间举办个人画展和研讨会,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左图为王岩松在古建彩绘艺术研讨会上。


  到李安的母校去讲学


  山西晚报:四点!是因为要赶飞机?


  王岩松:对,临行时我一再说不用,那样大家都太辛苦了,特别是主任,满头华发我很不忍心。但全体老师包括助教坚持要送。说老师这么辛苦一学期,怎么能不送?


  在机场还有个插曲。之前已经寄回三箱书,但办理托运的时候行李还是超重,要多交五千块 (新台币)运费,系主任还和机场的人去讨商量:老师是来帮助我们讲学的,可不可以不收。人家机场有规定,多一斤也不行,然后系主任抢着非要付。


  山西晚报:系主任只是专职行政官员?


  王岩松:不,他也是很有名的艺术家,资深教授,早年留学美国,当过台湾艺术大学的代理校长,搞过海峡两岸的学术论坛,请很多国家级的专家去做交流。他的老师是那志良 (文物专家,1924年加入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精品运台等各个重要时期),说起来老师非常尊敬。


  山西晚报:你一直在说一个词:老师。


  王岩松:对,“老师”这两个字,给我的感觉非常不同,还真有些师道尊严的味道。在台湾,对方只要知道你是老师就会变得很尊敬很谦虚,学生见了老师,会发自内心很自然地尊重,老远就会示意,不论是不是我教的我认识的。像我这种外来的,不论是正式的学术活动,还是展览会上的邂逅,都会很隆重地推出介绍给所有宾客。


  山西晚报:能充分感受到当老师的尊严和乐趣。台湾艺术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学校?你所在的系又是什么系呢?


  王岩松:类似大陆的中央美术学院,在台湾是规格最高的艺术大学,我去的是古迹艺术修护学系,是台湾第一个专业进行古迹艺术保护与教学的系所。


  山西晚报:台湾艺术院校多么?


  王岩松:有三十多所吧。台湾艺术大学有艺术博物馆,展览不断,讲座不断,还有创意产业园区。李安、侯孝贤都是从这儿毕业的。


  山西晚报:是吗!那李安见了你也得尊一声“老师”了!


  王岩松(笑):我是系里第一个被请的大陆教授。我们同文同种,同根同祖,没有任何沟通的障碍,能实现无缝对接,以前系里请过日本教授,但语言是个问题,讲课交流都要用英语,大概所传授的知识都打过折了。


  那种尊敬发自心底


  山西晚报:对台湾学生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


  王岩松:很朴素很传统,克勤克俭,也没有娇生惯养。比如学校有大陆到台湾的交换学生,都很开朗和优秀,座谈时问相互之间有什么印象,台湾学生说:哇,他们很能花钱!买牛仔裤都一买五条。


  山西晚报:觉得很奢侈。


  王岩松:对,他们认为每一分钱都应该花到该花的地方。我刚去时,熟悉环境、兑换新台币都是助教帮忙完成的。我的手机需要办漫游,但去前没办好,就准备买个台湾的手机。助教就和研究生私下说,不要让老师再买手机,很浪费。他们拿自己的旧手机借给我用,但话费单子也一直不给我打,老说没有关系,不多不多,几个月后我一查已经花了几千块钱了,我赶紧把钱硬给了人家。


  山西晚报:你说他们很节俭,但对人又这么热情。


  王岩松:是啊。有时是一面之交,他们知道我来自大陆,都会说找个时间带我走走看看。刚去时问我喜欢看什么地方,我说喜欢老的地方,他们就领着去看老街啊,古书院啊、寺院什么的,其实也不怎么老。


  山西晚报:那是因为你是山西人,山西人出去看啥都不觉得历史悠久哈。


  王岩松:助教有时间就会陪我满台湾去找,还送我一本捷运旅行手册和地图。捷运就和我们的地铁一样,沿线有很多地方值得一看。只要我认为该去的都会去看看,许多地方反而本地人都没去过。


  山西晚报:半年中一直在旅行?


  王岩松:对,教学创作,读书行路,只要有时间就出去,参访名校,拜访大师,接触不同阶层的百姓,得到了他们很多帮助。


  山西晚报:呵呵,系主任就是贵人之一?


  王岩松:是啊,他一直和我说抱歉,说没好好陪我。他带着我开车五六十里专门去吃一顿鱼。其实他每天很辛苦,一大早五点钟起来就去了系里……


  山西晚报:干嘛?


  王岩松:打扫,把院里扫得干干净净的,就和他家似的。


  山西晚报:真难以想象。


  王岩松:到晚上我从外面回来,十一二点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古迹系是他一手创建的系,感情深厚。他在院子里养了一池子鱼,数目按着学生的人数,小白、小黑每一条都有名字。


  每年都举行仪式送毕业生


  山西晚报:每到毕业季,我们总能看到毕业生们发泄狂欢的新闻,我想知道台湾的大学生在毕业来临时是什么样子的。


  王岩松:他们有的到毕业后还会回来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有个研究生毕业了服兵役还来听我的课。每年各系都要举办一个美术节,这是送老生的一个盛大节日。


  山西晚报:每个系都办?


  王岩松:是,但形式不一,有的系会举办展览,野餐烧烤,篝火晚会。我所在的古迹系会搭炉子做灶台,还有表演联欢。


  山西晚报:老生新生全部参加?


  王岩松:对,组织主持的是二年级,会很认真地去准备。


  山西晚报:四年级呢?


  王岩松:他们在享受被送的感觉。会在毕业前交待好系里的工作,把“规矩”的传统接力棒交下去。


  山西晚报:系里的工作?你是指学生会干部吗?


  王岩松:不是,事无巨细。比如打扫学校卫生,都有非常严密的工作程序,还有检查程序,制度很完善。我笑着说你们做计划的时间比做活的时间还多,但他们说学长都定好了,其实我们只要照做就可以。


  山西晚报: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制度流水的学生。


  王岩松:对,它不变,传承得非常好,每个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学校资源,社会共享


  山西晚报: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子的多不多?


  王岩松:多。学校只能解决10%学生的住宿问题。在学校住公寓是要抽签的,因为解决不了所有人的住宿,周边的民居就变成学生主要租住场所。


  山西晚报:公寓肯定要便宜吧?


  王岩松:对,而且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美术室楼下还有一个公共的空间,都是免费的。周六、周日还有每天晚上,学校资源都会对社会开放。


  山西晚报:晚上?就像我们这边的大学办讲座一样?


  王岩松:不完全是。他们不像我们本科四年专科三年一刀切。他们大学本科分日间部 (正常录取的学生)和夜间部(白天有工作的学生),研究生也有夜间部,夜间部所有的学生课程都安排在晚上。有时候我的讲座要做两场,因为面对的是日间和夜间两部分学生。


  山西晚报:周六周日呢?


  王岩松:周六周日包括假期一般都会举办短期的培训。我在台艺大期间就参加了他们版画研究所聘请日本老师教授的铜版画培训。我们大陆重庆綦江的民间纸版画也被引入了课堂。无论中外土洋,传统现代,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把时间与空间利用到了极致。


  他们已经过了崇尚奢华的阶段


  山西晚报:在你和台湾朋友的交往中,最感慨的是什么?


  王岩松:台湾对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保存得很完整,仁义礼智信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中。比如现在大陆国学热,他们做得似乎更加地道。尤其是在台北期间,我的作品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壁画的传播和阐释,先后有三次展览,也非常受欢迎。


  山西晚报:在你给我看的照片中,我看到有些高官的夫人去看展览,穿着都非常普通。是个别的现象吗?和我们习以为常的追求奢华风气大不同啊。


  王岩松:他们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应该说是共存着更多元的消费观念,也有年轻人在追求时尚。


  山西晚报: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王岩松:似乎比较缓慢。台湾的茶很有名,每个办公室里都有功夫茶具,你一进去就请先喝茶。


  山西晚报:和福建那边的习惯一致。


  王岩松:喝一口,还会很感叹,真香!像我们知道好就行了,很少说,他们会反复表示,说要惜福,感恩,知足。包括喝酒,也都很讲究。


  山西晚报:是不是精致生活都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了?


  王岩松:对,连茶杯都是可以观赏的艺术品,从展览会上买的。艺术融入家庭,普遍享受生活美学。我拜访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画家,他曾经和赵无极举办过联展,住在一个自己设计的园林里面,四层楼里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却四壁书橱、字画,还有大量家具、古董,睡硬床,焚轻香,说是过着汉代人的生活。


  山西晚报:我一直觉得你是个寡言的人,这半年却交到那么多朋友。


  王岩松:我实际上是一个话一投机就很健谈的人。人家对你很热情,你会自然柔软起来流露出亲善。我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山西晚报:有佛心,能做到这点很难的。


  王岩松: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人吧,但在台湾我确实感觉有一种真情在。给大陆朋友写信时,我怕大家不了解,还强调是“真的”,不是虚的,很真切。


  很多学生知道山西


  山西晚报:当初学校通过什么渠道邀请到你?


  王岩松:我其实并不认识人家。台湾古迹壁画的状况和山西类似


  (敦煌是石窟壁画,陕西是墓葬壁画,我们山西是寺观壁画),虽然年代较近,但同样很有价值,需要保护与研究,他们要找一个壁画的专家。山西在国内地上文物最多,在保护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和经验。行内对我会有关注,不过一般人光看作品还以为我是个上年纪的人。


  山西晚报:听说去了以后代了好几门课,一个人干了好几个人的活?


  王岩松:修复概论、壁画专题、传统材料技法、绘画修护技术实务四门课,通常是不同的老师代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我给同学们讲的比较多,同时也给他们进行材料技法等实技示范。有学生向我透露,说主任跟他们说你们真有福气,赚到了,老师来一次不容易,让四个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都来听。


  山西晚报:那你去的时候应该带工具、材料、书,行李会好多。


  王岩松:是啊,去的时候也超重,还带去了山西的泥土。


  山西晚报:学生们的反应怎么样?


  王岩松:很好,但见壁画原作见的少,所以我建议他们一定要来山西看一看。


  山西晚报:他们对山西有没有概念?


  王岩松:山西是郭台铭的故乡啊!这是他们印象中最有名的概念了,另外他们都知道五台山,还知道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在山西,南禅寺、佛光寺变成山西的名片了。在我的圈子里,我给山西做了大的广告了,哈,就像一个山西文化使者。山西文物资源,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见人就说,到处说。


  山西晚报:他们听说过你的朋友贾樟柯吗?


  王岩松:有一个医生学画画,知道我是汾阳的,非常想让我介绍认识。他儿子在纽约学导演,说如果能跟贾樟柯学的话,立刻就回来。


  山西晚报:激动坏了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