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办博物馆有了组织

  2010年4月23日,中国博物馆学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京宣布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堪称收藏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意味着中国民办博物馆发展向前跨越了重要一步,而且结合目前收藏市场现状看,至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实质性推动。


  民间鉴定与高端俱乐部


  长久以来,鉴定问题被收藏市场认为是难以克服的瓶颈之一。然而,作为中国收藏市场发展的成果之一,市场的历练造就了一个正在走向成熟的收藏家群体。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期间,一些博物馆馆长谈到,某些鉴定问题放在大的范围内会各说各话,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各自身份、背景不同,这些问题放在小的范围里往往不是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进入某一圈子的人群,在某类收藏品的研究水平上大致接近,流通物品间彼此认同,沟通障碍不大。一些博物馆馆长正在力图将圈子做大,同时考虑对进入圈子设置较高的门槛。由于高端藏品流通越来越要求可靠的渠道,藏家也渴望真实的探讨研究环境与有效的人脉圈子。因此,内地新的收藏业态要求,就是所谓的高端收藏俱乐部,即藏界呼唤的“雅集之风”。


  目前来看,倡导“雅集之风”,民办博物馆将是主体,换句话说,民办博物馆将为高水平的民间收藏高端俱乐部提供基础平台,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出现,也将为引导构建这样的平台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抱团效应与政策管道


  从自发、无组织、各自为政地建立民办博物馆,到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化,民办博物馆抱团将带来分散状态下无法实现的诸多益处。


  长久以来,在国家管理机构与民办博物馆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管道,如何管理民办博物馆,包括如何有效地支持民办博物馆发展等都是难题。由于内地民办博物馆处于萌芽期,国家政策对民间博物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出现,在这一问题上可谓意义重大。


  北京是中国文化政策的制定与发布中心。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地缘、人缘位置,对政策的研究理解、执行与及时反馈,作用突出。


  在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委员会主任宋建文指出,目前专业委员会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启动中国民办博物馆调研工程、编辑出版《2010年中国民办博物馆年鉴》、制定民办博物馆执业人员培训、举办《第一届中国民办博物馆之窗博览会》等多项工作,为我国民办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搭建更为畅通的沟通桥梁,贡献更为规范的专业服务。


  研究民办博物馆自己的问题


  困扰中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既有国家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民办博物馆自身发展状况与学术水平的因素。


  与国博系统不同,民办博物馆的社会位置,生存方式、学术空间等等,不仅尚未解决,同时事关博物馆的存亡。每个独立博物馆既有各自积累的经验,也有面临的共同问题。研究中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大家都有共同的需求与共同的责任。


  要实现研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一个最大的挑战是民办博物馆能不能实现最有效的抱团,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能不能实现良好的运转。这一点还需要民办博物馆各方力量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


  相关链接: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中国博物馆学会民办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博物馆学会的的关注与指导下,于4月23日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仪式在北京农展宾馆举行。专业委员会选举宋建文为主任,选举王焱(山西晋城珐华博物馆馆长)、孙海芳(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包章泰(福建闽东鲍氏博物馆馆长)为副主任,叶星生担任名誉主任,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原陕西省副省长巩德顺担任顾问,聘请贾文忠担任专家组组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