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天水经济区”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0年10月18,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惠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中国文物报社总部张自成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汉阳陵博物馆、宝鸡市文物局、宝鸡市考古队、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5家单位4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主持。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开幕致辞中就落实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积极推动两省在文物领域的合作及秦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等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强调在彰显华夏文明基地建设思路方面,一定要“考古先行、主动介入、加强保护、充分利用”。

  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杨惠福强调,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五家单位成立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以来,在早期秦文化发现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中央批准关天经济区、明确提出要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这一背景下,要更好地挖掘古代文化,尤其是要把秦文化的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张自成表示,基于文物报有积极有效传播学术成果的责任、跟踪学术前沿、热点、焦点的能力,要尽快报道这次学术研讨活动,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了解这次会议的成果,积极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认为,这次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很及时、也很重要,是对前一阶段秦文化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并主张将秦文化研究这种跨区域、多机构联合的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

  此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梁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滕铭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建新教授、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周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张天恩、田亚岐、杨军昌、侯宁彬、赵西晨、孙伟刚、等围绕秦文化考古工作中取得成果做了精彩的演讲,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信立祥、王占奎、马振智、徐卫民等做了精彩的点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