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偶——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策展人冯博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港策展人梁展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台湾策展人王德瑜


  


  18日下午,由何香凝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联合主办,冯博一策划的“1+1:偶——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艺术家初次见面会。


  据策展人冯博一介绍,此次艺术交流计划主要以深圳为地理依托设立“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希望建立一种地缘文化意义上的制度化“交流机制”,通过不同主题下、不同方式中艺术家交流成果的展示,聚集具有独特地域性和个体开放性的艺术力量。


  该计划还有五位策展人王晓松(深圳)、梁展峰(香港)、杨子健(澳门)、王德瑜(台北)共同参与。他们也将以一个集体的身份简要阐述“1+1”的模式缘起和概念所指,同时分别阐述在与艺术家、策展团队内部“交流”中对批评“交流”的立场,与艺术家组合创作的作品相应,形成不同的互文性文本。将“交流”合作的实施从不同地区艺术家作品概念形成之初开始,打破各自创作作品后由观众或策展人过分附会的“交流“意义,真正地避免画地为牢的尴尬局面。 对于不同地区、身份、性别之间的个体艺术交流所呈现的个人化和集体化上下两个阶段,剥离出“交流”这一普世性问题被遮蔽的部分,从而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策展人从两岸四地选择近年来活跃于国内艺术界且其创作有着强烈实验意义的艺术家共14位,以及2位(组)设计师组合,将与艺术家分别讨论具体的交流形式并将邀请艺术家的数据分送给其它艺术家以互相了解;将两岸四地14位参展艺术家和2位(组)设计师以地区分组随机挑选组合为“1+1”模式的4个创作小组,并于何香凝美术馆进行场地考察的同时集中进行第一次的策展人、艺术家之间的集体沟通,以及解释主办方对展览的技术要求;各创作小组自行交流创作作品,同时记录沟通过程中的所有文献数据。即使因为沟通无法进行下去,也应以不能完成的状态呈现合作交流的作品形态。


  最终,14位艺术家和2位设计师将7件合作作品和平面设计,以及14件个人创作作品,于明年分别在深圳、香港、台北两岸三地展出。


  相关新闻:艺术家在深圳玩艺术“速配”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