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网上博物馆的开创者——韩军克访谈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化,而和田玉文化,则是这个文化百花园里开出的一朵奇葩。然而这朵奇葩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还是近几年的事,占据我国珠宝市场的始终是外来玉种翡翠,正是因为和田玉一直得不到国人的首肯,所以韩军克老师开创了和田玉网上博物馆,我们希望并且坚信这将是打开和田玉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让国人和世界了解和田玉文化的一个窗口。
中国文物网:您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为何在众多收藏项目中独偏爱玉器?
韩军克: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和田玉爱好者。其实,玩玉、爱玉、珍藏玉、研究玉,不分职业、地位、财富、知识和男女群族。只要你渴望、钟爱、投入都会有收获的。但,爱玉者必须做到,体其肌,识其肤,爱其德,知其性。
说来,从云南屏边的云灰大理石开始接触石头至今也有十七八个年头了,当第一次看到和田玉时,也是不以为然,仅仅是作为一种工艺材料来看待。拿来几方送送朋友,颇为价廉物美。当然,感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也就留下来。因为,我这个人不喜欢把东西随便的扔掉,当时也没有收藏的概念,就是舍不得扔。后来整理一下,倒是感到甚为欣喜,成了一笔财富。
至于其中为什么和田玉成了我的挚爱,这要从我学习诗经开始。比较守旧迂腐的思想,对伦理道德的认识和孔圣人非常合拍。玉是什么?有人说玉是金钱,有人说玉是玩物,有人说玉是寄托,也有人说玉是哲学,玉是生命,玉是世间万物。的确,每一方玉石都是天地自然孕育的精灵,其中都蕴藏着无尽的意味。玩玉之人最大的乐趣便在于从玉石中读出人生,品出哲理。而如果把玉看作金钱的象征到处攀比、炫耀,那就太轻薄于玉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玩了一辈子玉却始终没有遇到一块自己满意的藏品,而有的人偶然得之却视若珍宝,自得其乐的原因。从功利的角度玩玉,玉无完玉;从精神的层面玩玉,玉无止境……。
中国文物网:为什么想在网上开一个和田玉博物馆呢?
韩军克:虽然和田玉早在八千年前就被我们的先人所认识,并成了和上天对话的神器。但由于地域、文化和资源等诸多原因。被大众所认识和接受还是近几年的事。而翡翠这外来玉种却始终占据了我国的珠宝市场。作为国玉的和田玉却始终不能得到国人的首肯。故作为一个和田玉爱好者的职责和对和田玉的感情,我感到应该加强对和田玉的宣传,使国人对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首肯。虽然就我个人而言,确实没有能力开一个真实的和田玉博物馆,但是,我可以利用网络这块平台来实现个人的愿望,并为此做点贡献。再者个人和专业单位在现实中也很难收藏到如此门类齐全的系列和田玉器物,这一理想恐怕也只有在网络上实现了。
中国文物网:和田玉网上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是您自己的藏品吗?
韩军克:这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自己在和玉友交流中拍摄的资料,以及在参加各种玉展和参观活动中所拍摄的资料。第二,是广大网友的支持,发来的相片资料以及网上下载的相片(主要是中国和田玉网)。第三,是个人的藏品。
中国文物网:您计划和田玉网上博物馆分多少集来完成?大概又分几个方面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能不能先透露一下?
韩军克:草稿也就是大家在新浪博客上看到的意见征询稿大约三十集左右。大约分,古玉(以及历史发展),现代玉(包括12个分类物件),加工(设备、雕琢过程),精品展示,著名玉雕大师和鉴赏大师介绍,和田玉的作假,六个方面,这个过程征询和首稿我感到比较快,汇总意见后的正式稿件恐怕比较难,这不仅仅需要严谨的解说用词,还有得到大师们的支持,更需要题材选用单位和个人的允许。再者本人的能力也十分有限,需要技术的支持。
中国文物网:和田玉的收藏给您的生活带来了那些乐趣?
韩军克:“玉者,灵也。有生、有长、有品、有性。隐于幽山戈壁,浸昆仑之冰雪,割天山之川凌,栖于清泉之下,凝万古之慧精,授女娲之拂采,化河汉之烁星,映九天之皓月,历沧海之桑变,经世间之嚣声,耐万物之寂静。含而不露,隐忍不发,遂有神通矣。有玉聚生,流水磨研,万古涤荡,浑然天成,真洁无瑕,外裹金皮,内蕴羊脂,方灿然显其绝代之风华。非卞和亦能查其美也。体形浑圆,精华内蕴,质厚温润,脉理致密,色白如雪,润若凝脂,雅而不傲,逸而不浮,脉脉如斯,空灵邃远,一玉即一宇宙也。奇兮、罕兮、珍兮、爱兮、玉之魂兮,可谓国之精华,乃万山之祖之凝聚,岂连城之足云也。”每当颂吟这华丽无比的玉之赞时,其美妙的韵律勾起了多少魂魄的倾倒。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关键是事物的本身是否是存在美的质地。我喜欢书法,喜欢花草、当然首选是和田玉。对于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陶冶自己的性情,有益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播,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和爱的传承的事物,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去爱它,去研究它,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时,也就会自然感到赏心悦目难舍难分。
中国文物网:您觉得和田玉收藏目前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啊?应该怎样去鉴别和田玉的真伪呢?
韩军克:由于和田玉的价格在近几年来一路走高,成倍的上升。故好的和田玉,特别是好的籽料的价格已不是一般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了了。和田玉的地位及其价值从远古的圣器到王位的象征和礼制的阶层象征,进而成为达官显贵手中的玩物已脱离了本身的价值。已从以其温润的内在,而来传承华夏文明优秀品质的吉祥物,转而成了富人体现其财富的象征。其价值是牛市,而其内涵确成了熊市。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的一种选择,一般百姓的能力也就是只能得到非常一般的玉器。另一个层面来讲,由于淘玉者的奇货可居,现在市场上好的玉可以讲是难以寻觅。从而造成假货充斥市场,造假之风盛行。其三,因为和田玉的含义已定位于以地名命名的宝石类玉石,其性质为交织纤维结构的硅酸盐单矿物岩类玉石(单矿物集合体型宝石材料),主要有透闪石,次为阳起石等构成,使之青海料甚至俄料的和田玉充斥市场。和田玉的本来面目以是面目全非,给人的误导甚重。
而如何识别真正的和田玉我感到是从书本上专家的讲座中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这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需要千百次的和真、假,以及各种不同品种的新疆和田玉交往后才能找到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关键在于实践。当你找到感觉时,反过来再看相关的书籍时,方可谓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
中国文物网:能不能给结合您的经验给正在收藏玉器的藏家朋友们提一些建议?
韩军克:收藏届高手如云,谈经验和建议实在不敢当。作为交流谈一点心得,给大家也算是抛砖引玉吧。俗话说学无止境,且要练就一副火眼金晴,没有十几年的浸熬和不断地学习实践,光靠看几本书,把玩几件玉器就成了识玉者,那只是蜻蜓点水。识玉者,需认其肌,辩其肤,品其型,读其涵,聆其音,学其德。打个比方“石包玉”有全包,半包,石皮的厚度不同,颜色不同,礓的程度和层次不同,这就决定了它生存环境的不同。很多人认为靠近石礓的肉比较脏,一般都是山流水。但是,礓皮的颜色往往决定了里面的肉质和脂分,特别是皮的自然花纹,如果悟出其中的奥妙其价值是不可预估的。在中福古玩城我亲眼见到一块40多克的石包玉天然花纹好似一位宋代文人站在山之巅峰,宽大的青袍临风飘逸,昂首挥手直指青天,名曰“一指天高” 。有人开价120万,老板确淡然一笑锁进了自己的保险箱。我讲的故事无非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万事在于发现,而发现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而经验来源于实践。一看二掂三抚摸即可认定一块玉的良莠,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功夫。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君子不故,玉不离身”。藏玉、爱玉需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当你抛弃利益的牵挂,任思绪完全沉浸在那方流转的玉石中。玩工识艺乃一种乐趣,解读原石的自然之美更是一种雅趣,从那浑然天成的玉石中领会造物主的神奇,品悟其中蕴涵的万般玄机。如果你爱它,不再计较它从哪里来。只知道从现在开始,它就停在了你怀里,如果不是意外的遗失和打碎,那它今生都将于你相伴到老,并能将你的气息相传下去,外界的环境可以沁入从而改变其面貌,包浆随着岁月的流逝可以使它变得显得苍老,但那镌刻故人历史痕迹的雕琢将永存于世。
达到如此境界的爱玉人,必能找到和田玉的真正感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