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前的哲思
我在北京的一个公园里,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雕塑,有世界名人,有中国国粹,有动物植物,真是精彩纷呈,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唯有一个最简约的可能制作最容易的一对雕塑苹果矗立于茵茵碧草之中。引人注目的是有很多孩子爬上去玩耍,还有人照相留念。这当然不是一般的苹果雕塑,它的出众之处,是因为它硕大无比,每个果子的直径大概有一米半左右,且色彩翠绿、光泽鲜艳喜人。大而真,这是一大特色。更奇异的是一只苹果完美无缺,另一只苹果上部有一个小洞,洞内爬出一条竹青色活灵灵的虫子,卧伏在苹果之上。突然,我看到一个正在拍照的妈妈问年幼的女儿:“宝贝,这两只大苹果任你挑选一个,你选哪一只呀?”女儿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这只好的,不要那只带有虫的。”“为什么呀?”孩子说:“这只苹果漂亮可爱,那只有虫的,可恶!”接着孩子问妈妈挑选哪一只时,妈妈不紧不慢地说:“我呀,就选这只带虫子的苹果。”“奇怪!”女儿惊异地说。于是,妈妈慢条斯理地把理由告诉孩子,漂亮的好苹果为什么虫子不咬,说明它打过农药,虫子不敢咬,咬了怕毒死。有洞并爬出虫子的苹果,说明它没有受毒药的污染,是环保水果。虫子是有灵性的,它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光看表面呀!
我站在旁边咧嘴直笑,虽然没有吱声,但脑子一直在思索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只看到光亮无损的苹果表象,而没有看到苹果的内在实质。有经验的妈妈犀利的目光一下子看透了事物的本质。妈妈与孩子简单的对话,无意中教育孩子懂得了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最朴素的哲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视漂亮苹果为爱物的也不乏其人。这使我想起一次在农贸市场买菜时看到一位中年妇女专买叶片上带虫眼的蔬菜而不买茎叶无损鲜亮的蔬菜也是这个道理。就这只带虫的苹果而言,还可以悟出另一层道理:虫子从苹果心里钻出来,正印证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如果苹果表面上没有洞,虫子隐藏在苹果内部,你是不可知晓的,只能等虫子咬出洞再从里面钻出来,才能引起人们的警觉。细腻的人,能在虫子没有咬破钻出之前,观其丝毫、察其端倪而识破内藏的虫子,继而采取得力的措施。
设计这两个苹果的雕塑家可能并没有以上的思考。他是从美学的角度独具匠心思考问题的。雷同,是艺术的大忌。雕塑两个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苹果放在草地上让人观赏,那是愚蠢的艺术。构思一个虫子出洞爬伏的苹果,与另一个完美无缺的苹果有异,这就是艺术家的智慧眼光。虫子属动物,苹果属植物,虫子有蠕动感,果子有静默感,这样,动物与植物的搭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才能有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这是大自然的原生态,也是大自然的俏俏美;是现实生活的再现,也是美学家的创造。至于人们从什么角度去观赏这一艺术品,那就因人而异了。总之,各人有各人的审美观念,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哲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