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三彩现唐风 斑驳佛像秀青铜
秋高气爽,正是中原好时节。上期在河南省龙祥宾馆如期举行的大河鉴宝活动中,华丽三彩现唐风,斑驳佛像秀青铜。初秋的好天气格外清爽,隔着大大的玻璃窗,秋阳毫不吝惜地挥洒,让穿越千年历史的古旧宝贝都蒙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光泽,好生喜人。
唐代三彩烛台
大唐三彩钵
唐三彩是陶瓷大系中的一个华彩乐章,器型丰富,色彩斑斓。在9月18日的大河鉴宝活动中,来自汝州的一位收藏者带来的两件唐代三彩器物非常不错。一件是三彩烛台,这件三彩烛台高28厘米,分上下两个托盘,细白胎,三彩分色艳丽,造型华贵庄重。另一件为一个三彩大钵,高11厘米,直径20厘米,三彩着色鲜艳,施半釉,细白胎。陶瓷鉴定专家乔红涛老师点评道,这两件器物从三彩的分色与修胎上来看,唐代早期的风格极为明显,应为唐代贵族或寺庙僧侣所用之物。这两件唐三彩器物中烛台稍有修补,而三彩钵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可算是陶瓷收藏中的重器了。
明清时期小叶紫檀笔筒
静穆小叶紫檀
文房四宝也是一大收藏项目,不仅工艺精美,而且材质众多,极具艺术品位与工艺价值。当天见到一件笔筒,为明末清初器物,尤其贵在其材质为小叶紫檀。笔筒高16厘米,直径14.5厘米,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说,这件笔筒足可称为小叶紫檀中的大件了。细看这件器物,材质细腻无比,坚重如铁,牛毛纹短细曲密,色调如黒犀似绸缎,静穆而高雅,宝光灿灿,光可鉴人。虽历经数百年而没有丝毫翘裂变形,“堪称小叶紫檀中的极品!”这件笔筒为素面,张老师认为,这是为了充分展示极品紫檀的高贵材质与美丽花纹,当年制作这件小叶紫檀笔筒的巧匠,为了减少损耗,特意将其做成素面,所谓“惜木如金”。张老师认为,制作工匠极有可能是宫廷御匠。
紫檀是世界上最为名贵的木材。在所有的紫檀木中,又以印度小叶紫檀最为珍贵。它以其深沉、静穆、古雅的色调,坚重无比、永不翘裂变形的品质,华贵美妙的纹理,幽黑润亮的宝光,充分体现出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展示了尊贵无比的皇家气派。因此,明清两代皇家御用家具均以紫檀木为首选和主项,并严加垄断,禁止流入民间。因此,千百年来,紫檀一直稳居名贵硬木之首。
中国人历来仰慕儒家文化和文人的气质素养,正因如此,在所有古代紫檀器物中,人们最为喜爱的、价值一直居高不下的是文房之宝。这件小叶紫檀素面笔筒,材质珍贵,又属文房之宝,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杂项中另有一件器物堪称珍贵。这是一件清代松花石砚匣,也是文房用品。该砚匣长15.8厘米,宽11.8厘米,高3厘米,用松花石和透雕工艺全手工精心琢制而成。石质细润,石色黄若蒸栗,包浆润亮。匣正面四周浮雕勾连云纹,中间分上小下大两层,均透雕屈曲盘绕的夔龙纹。匣外底面自右向左竖行分两行半阴刻行楷省字诗:“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共计18字,文字丰腴稳重,俊美流畅,并有落款:“道光七年,完夫书”,下刻“完”字方印。清道光七年为1827年,张保龙老师认为,这首18字省字诗应解读为一首七言绝句:“绿水桥平东风里,风里朱门映柳低。映柳低按小秦筝,低按小秦筝多情。”诗中描绘的似乎是一幅“少女怀春图”:春风吹拂,长桥卧波,绿水荡漾,柳丝飘拂,朱门深院之中,一位千金小姐正低首弹筝,似乎在向心上人倾诉自己的怀春之情。真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含情,饶多情趣,耐人寻味。张老师认为,“完夫”应为清代晚期一位精于镌刻的书家或诗人。
张老师介绍,松花石砚又叫松花砚,是与端砚、歙砚、红丝石砚齐名的古代四大名砚之一,清朝时被御封为宫廷专用品,这件器物做工考究,纹饰繁复密满,雕琢细腻光润,颇具宫廷御匠风格和皇家高贵气派。
明代晚期药师佛
万年龟化石
郑州藏友杜先生带来一块龟化石,长21厘米,宽17厘米,高13厘米,张保龙老师说,这是万年石龄的山地龟化石。但见龟身之中填满坚硬如石的泥土,重约七八斤。整个龟身已完全钙化,表面犹如高古玉中的鸡骨白,洁白光润,手感极佳。背甲与腹甲上甲片的齿状咬合线清晰可见。山地龟的身体之所以较厚较圆,是由于山地龟生活在山林之中,经常从山坡上滚动下落,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形成的。
一个生物能够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有三个基本因素是必备的:一是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二是生物在死后必须避免立即被毁灭,如果一个生物的身体部分被压碎、腐烂或严重风化,就很难变成化石;三是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这个万年山地龟化石保存十分完整,且洁白光润,比较难得,具有较高的科研与收藏价值。
清代松花石砚匣
铜锈的讲究
古代印章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有官印、私印、商家印等,当天,一位女士带来一枚青铜印章,瓦纽,印文为篆书“别部军假司马”,青铜器与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判断为东汉印章,“假”是副职的意思,别部为支系,汉朝到南北朝的军事编制都有司马之谓。于老师给出的市场参考价位为5000元。
但这枚印章外观有异,通体锈蚀斑驳,凑到鼻子跟前一闻,好大一股奇怪的味道!这位女士说,这枚印章原先满身是锈,看上去灰头土脸的,不像件值钱物,她就做了一番处理——先用洗洁精泡,再用钢丝球刮去锈,最后涂了一层菜油,这样看起来可好多了。于倩老师一听哭笑不得:“你这一处理可坏了事了。”本来只是表面生锈,内里可能还无损,这一刮,不仅伤了印章本身的包浆原锈,可能连铜质本身也被刮伤了。收藏品的保养和修复是件技术活,没点专业知识可不敢想当然地轻易下手啊!
于老师说,青铜器的锈有许多讲究,有干坑,有湿坑,有红绿锈,有粉状锈,干坑出的器物通常生红绿锈,这种锈不仅不需去除,还应当善加保存,红绿锈本身就可以增加器物的审美价值。而白色粉状锈则是有害锈,就需要及时处理,否则会继续蔓延,通过专业手段处理后,才能减缓其发展,但也不能根除,因此这种锈被专业人士称为铜器的癌症。于老师最后叮嘱这位藏友,回家只需注意防潮即可,不可再自行处理。
当天还见到一尊药师佛,青铜材质,明代晚期器物。佛像整体刷金,但已有多处脱落,嘴唇上朱砂涂红,但下巴有磕碰。药师佛也是民间常见题材,有保佑健康平安、无灾无病之意。这尊佛像高18.5厘米,于老师给出的市场参考价位为2万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