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战》荧屏延迟播映 佳作没感动电视台

《我的抗战》在网上获盛赞,却一直未能登陆上星台
《我的抗战》网上获盛赞,却一直未登陆上星台
  《我的抗战》深受观众关注却在荧屏延迟播映

  佳作为何没能感动电视台?

  崔永元团队历时8年制作的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日前在搜狐视频全部独家播出完毕。作为首部网络先于电视播出的国产纪录片,《我的抗战》受到了诸多网友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并在他们中间引起强烈的共鸣,上线仅一个月在线收看突破千万人次。大部分网友伴着对崔永元团队的敬意与感激,含泪看过每一集。从网友的留言中,不难感受到《我的抗战》让时下的年轻人重温70多年前的抗战,并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感动。

  令人费解遗憾

  然而,这样一部深受欢迎的纪录片,目前只在网络上直播。最新消息称,不久将在一些城市地面频道播放,条件是制片方自己拉广告。而有影响的卫视台还是“缺位”,全国观众无缘通过卫星转播收看,不免令人费解和遗憾。

  崔永元虽然因为主持出色而走进观众视野,但他在电视节目制作上,同样有卓越的才能和成就。他制作的《电影传奇》系列节目,以独特的方式回顾那些经典影片,受到了观众的喜欢,也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而他随后推出的《我的长征》,更是从思想及内涵上寻求突破,获得了更大成功。今年崔永元又拍出了质量上乘的32集大型纪录片《我的抗战》。现在一些电视台,陷入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怪圈,选择什么样的节目播出,不是考虑观众感受,而是考虑广告商的态度。于是乎,什么节目火爆,什么节目能引起广告商兴趣,什么节目能带来不菲广告收入,各电视台便选择什么节目播出。

  曾经有过辉煌

  相对于电视剧、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等来说,纪录片或许显得“乏味”了些,但谁能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一部《话说长江》即风靡全国,倾倒了数万观众。一个时期,电视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荧屏的播出亮点。比如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摄制的20集《胜利》,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5周年而摄制的10集《长征——英雄的诗》等等,都曾在荧屏热播过,每每都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兼顾效益公益

  《我的抗战》总导演曾海若表示,“我们的定位就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让战争的体验者说话,我们想告诉普通人,战争是怎么回事。”崔永元公益基金的五六十名工作人员在8年里采访了3500多人,纪录片最后选用了300多人,直接参与打仗的有200多人,用普通人的个人视角来讲述那场战争,“我们只采访当事人,不采访学者和研究者,连当事人的子女都很少,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这样精心拍摄出来的一部纪录片,怎么就没有电视台火爆抢购呢?

  现实环境下,我们不能强求各电视台只重观众利益,不顾自身收入。但也希望各电视台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切实兼顾观众的利益及感受,主动做些有利于社会公益的事情。适当播点纪录片,即便广告收入不高,又有何妨呢?能以社会公益为重的电视台,一定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好评,从而提高各类节目的关注度与收视率,从长远来说,未尝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李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