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来渝考察三峡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

  9月23日至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一行来渝考察三峡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孙家正充分肯定了三峡库区在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培养起高度的文化自觉,把三峡建设成100多万移民的精神家园。
    
  重庆市主要领导邢元敏、谭栖伟、吴家农、陈万志陪同考察。   
   
  重庆库区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副市长谭栖伟向孙家正一行汇报了重庆市的库区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情况。 
   
  在库区文化建设方面,重庆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开放性移民方针,积极发展三峡库区文化事业,挖掘和弘扬三峡特色文化,始终做到文化建设与移民工作同步规划和同步推进。目前,库区不仅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恢复重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城乡、惠及全民,还大力培育了库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库区文化产业正成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要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已成功培育三峡库区传统风貌镇6个,同时,涪陵白鹤梁题刻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库区文物保护方面,重庆市始终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的方针,不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淹没线下和迁建区、坝区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其中地下文物保护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地面文物保护留取资料98处现已全部完成工作,原地保护58处已完成57处,搬迁复建类91处已完成73处。 
   
  孙家正表示,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这么大面积的文物抢救和保护,世所罕见。他欣慰地说,重庆库区不仅把应该保护、抢救的文物做了保护,而且通过三峡工程建设的契机,还新建了一批文化设施,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投入。“应该说,三峡库区的人民、重庆人民、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各方面的人士对全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文化建设就是为移民重建精神家园 
   
  孙家正一行还参观考察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涪陵白鹤梁文物保护工程、忠县石宝寨文物保护工程、云阳张飞庙景区及三峡文物园、奉节白帝城文物保护工程、巫山大宁河及大昌古镇等。 
   
  在石宝寨,孙家正一口气登上了山寨的顶端,赞叹这里“布局紧凑、非常大气”。在云阳三峡文物园,当地群众自发地聚在一起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孙家正主动走进“合唱团”中间,和大家一起高歌了一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雷动。 
   
  考察中,孙家正指出,如果说前一阶段的文物保护带有很大的抢救性质,那么后期的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的问题,就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后续工作中的文化建设,实际是为移民重建精神家园,使他们现在搬迁的地方逐步地、一代一代地成为他们魂牵梦萦的地方。“只有居住在这里的人民生活得惬意,对外来的人才能产生无穷的魅力。”三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为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大众建设好、保护好他们的精神家园,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孙家正指出,后续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我们要真正地从过去的“工程三峡”,走向“生态三峡”、“文化三峡”,使生态三峡、文化三峡和工程三峡水乳交融、成为一体;使我们新的三峡文化,既延续了几千年来大自然所赋予的鬼斧神工和悠久历史形成的文化,同时具有新的内涵。 
   
  他强调,在三峡后续的工作中,首先仍然要精心抓好规划的编制,从整体上确定系统工作目标,同时突出重点、分段推进。这个目标应该更宏观一些、更长远一些,目的是要提高三峡库区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发展力。(重庆市文物局 颜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