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护和抢救“曹操”已刻不容缓

关于曹操墓的争论,早已超出学术界,弥漫到了社会各处。在安阳,又是要给曹操过生日,又是拍卖给曹操的献酒权。在“曹操墓每年给安阳带来的旅游收入将达4.2亿元”这一巨大“钱景”面前,安阳搞得风生水起。而亳州正在经历着文化资源被掠夺的阵痛。带给我们阵痛的,不仅仅是一个曹操。“反掠夺”,无论在政府和民间,都应成为当务之急。

多少名人被抢去?

背负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行头,亳州坐拥厚重的文化资源。

老子、庄子、曹操、华佗、花木兰等历史名人,在亳州历史的天空里,熠熠生辉。但近年来,他们几乎都险些被外省改了“户籍”。亳州一时成了历史文化名人被争抢的“重灾区”。以花木兰为例,虽然史籍中已有明确记载,但河南虞城、湖北黄陂、陕西延安及河北顺平几地,都说自己是花木兰的故乡。

由于年代久远、区划变更以及史籍对古地名记载出现歧义等因素,历史名人的故里常被后人争来夺去,从学术领域蔓延到普通大众。历史名人屡屡被抢,背后则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利益。在当下,围绕名人资源开展利用所带来的名气和经济效益,成了争抢的原动力,科学考证反而退居其次。

“对于这种极不严肃的文化资源抢占,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侯露、李惠民和翁飞一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年,我省部分参事、专家赶赴亳州,考察曹操等相关历史资源,并写下《关于亳州有争议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调研报告》,呼吁我省重视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我们不应该沉默

侯露、李惠民和翁飞三位学者说,作为曹操故里的安徽,保护和抢救曹操历史名人已刻不容缓,亟待拿出保护方案和活动措施。

“不去用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去辨别‘曹操墓’的问题,而是花大力气去炒作知名度,如此把祖先玩弄于股掌之上,是多么的无耻!”亳州市文物管理处处长薛冰直斥“安阳现象”。“有人骂我们没有竞争意识,没有责任心,但我们觉得这个责任心不仅要对亳州、对安阳有,更要对历史、对子孙后代有,历史会澄清一切。”薛冰说,曹操墓有在安阳的可能性,也有在亳州的可能性。但亳州并未“掘地三尺”与安阳一争。“因为我们不能为眼前之利和一己之私而一时冲动,我们会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和国家的文物政策申请适当进行。”

“决不能再坐而论道,而应该切实采取措施,拿出保护我省历史名人资源的补救方案。这不仅仅是维护学术空气,更重要的是维护历史本身的严肃性,保护我省尚未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侯露表示。

亟待乘势打反击

我省学者表示,面对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亟待乘势而上,对曹操历史名人资源进行保护和抢救,变劣势为优势。

“我们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源,但保护工作却做得很不够,更谈不上开发,没有有力的保护开发就难以扩大影响,这些都是造成目前这种被动局面的重要原因。”亳州的多位专家如此清醒地自我批评,“我们要开发保护并打好历史名人牌。”

侯露、李惠民和翁飞三位专家呼吁,应从两方面对曹操的名人资源进行保护和抢救。其一,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切实加快对曹操遗址“国保”、“省保”的保护利用。应重视对现存的曹操遗址保护和开发。其二,在活动策划上加大力度,尽快推出系列活动,扩大曹操故里的影响。在遗址保护和硬件设施尚不完善的当下,我省亦可策划、组织、推出系列活动,以扩大曹操故里的影响,守住这块历史文化品牌。日前,亳州表示将于10月28日举办中国亳州曹操研讨会,同时,还在筹拍有关曹操的电视剧和动漫,推出曹操宗族墓群游,举办曹操白酒文化节,策划曹姓后人寻根祭祖等活动,大打“曹操故里牌”。

面对历史名人争夺战的现状,亳州方面表示,保卫曹操,是我们“反掠夺”的一个开始,我们有理由把这场战役打好。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