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穿越到曹操墓? 学者:汉代就有"黄豆"一词

    近日,有关媒体“唐朝的‘黄豆’穿越到了曹操墓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黄豆”的称呼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有网友找出了公元173年的《张叔敬瓦缶丹书》中的“黄豆瓜子”来反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征日前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文章,认为“黄豆”一词在汉代就出现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在反复检索《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及各种金石墓志和简帛牍策资料,并查看中国农业史的相关著作后认为,“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出现,之前用的全都是菽、大豆之语。     

    于是,网络上有关“唐朝黄豆蹦进曹操墓,‘黄豆二升’石牌涉嫌造假”的报道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征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查找“黄豆”一词的早期例证》一文。文章开头一段记录了黄教授对一位参加论文答辩的博士生的谈话:“说有容易说无难。很多词语传世文献中没有并不等于真的就没有,说不定哪天出土文献就冒出来了。”

    黄征在博文中说,张国安说的遍观天下书未能查到的“黄豆”一词,在汉代就出现了,而且在郭沫若历史学名著《奴隶制时代》中就引用过。《张叔敬瓦缶丹书》中有“黄豆瓜子,死人持给地下赋”的内容,这是一件“买地券”,是与墓志性质相似的东西,1935年同蒲路开工时在山西出土,埋葬的时间是公元173年,早于曹操墓的建造时间。买地券中“黄豆瓜子”一句,应该可以拆分出“黄豆”和“瓜子”二词,“黄豆”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是毫无疑问的了。张博士没有查到,只能说明他下的工夫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认真去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