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大博物馆注重艺术商品开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里的旅游工艺品。


  通过对文物、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获得经济效益,反哺文物保护,改善设施和展陈方式,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服务,是博物馆的一条可行之路。台湾中华文物学会副会长张克晋多年来行走于世界各地和两岸文物艺术界,对大陆博物馆情况相当了解。他曾认为,应该把文化产业和旅游结合起来,靠创意开发文物资源,博物馆才会得以发展。


  在国外的一些著名博物馆,相关产业开发是一项重要的收益,同时这些产业也满足了参观者将对艺术的追求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需求。比如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都非常注重文化商品的开发,出售馆藏品的精美的高仿真复制品,和以藏品为主题设计的各种日常用品。而国内一些地方博物馆的成功实践同样值得借鉴。比如,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编辑各种图书和音像制品;配合陈列展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复仿制品;以藏品为基础,设计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策划开发兼具人文内涵和互动娱乐性的节庆活动,既能彰显地方历史文化的个性,也能吸引观众。


  但是,这样有博物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还是比较少的。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目前各大博物馆都设有经营部门,但不少博物馆采用经营承包的方式,纪念品呈现两种趋向——一种是简单化,即纪念品集中表现为图解馆藏品的画册、书籍、明信片等;另一种是同质化,即产品缺乏特色。各个文博旅游景点所经营的工艺品、纪念品大同小异,品类单调,缺乏每个博物馆的个性与特色。那么,广州的各家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州艺博院里的“图书专栏”。


  广州艺博院:精致的高仿画


  在艺博院出口必经的大厅右侧,有一方“图书专栏”正是用于陈列与出售艺博院收藏的名家名作相关的画册和图录。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告诉我们,艺博院一直在做馆藏品的系列旅游产品,有明信片、画册、高仿画等等,以产品开发的形式,在画展之外做些与艺术画展有关的工作。


  他着重提到了高仿画,认为是艺博院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相关产品。陈伟安介绍说,这种高仿画是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对古代或当代名家的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高仿印刷,在很高的精度上与原作真迹看不出差别,但价钱却实惠到普通市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可以满足观众观看与购买纪念的需求,和美术专业工作者研究揣摩的需要。


  广东省博物馆:创新端砚


  不仅仅在场馆中保有纪念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省博物馆的网上展厅里,也早就有了艺术品“网上商店”的设置,只是因为省博位于珠江新城的现代风格的新馆投入使用才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所以这些网络功能目前还在逐渐研发中。


  为了多方面立体地研发藏品的相关产品,省博成立了“开发经营部”,在开发经营方面将有一系列举措,如开发相关纪念品等。据介绍,省博一直在利用藏品开发出高品质的相关产品,最近研发的是一款创新的端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有广州博物馆藏品外销画中的广船图案的笔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印有广州博物馆LOGO和"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字样的纪念笔。


  广州博物馆:有五层楼LOGO的纪念品很受欢迎


  “我们一直在结合重大展览陆续开发制作一些纪念性的小礼品,但主要是在一些互动活动及历次的旅游宣传活动中免费派发给市民的。比如印着广州博物馆藏品外销画中的广船图案及广州博物馆LOGO的笔袋;印有‘未登五层楼 不算到广州’的宣传标语的纪念笔;针对广州博物馆馆藏瓷器丰富的特点,甄选了馆藏精品瓷器制作的2010年大班台历;配合‘哥德堡号带我到广州’展览开发的便签纸等等。”广州博物馆教育推广部主任罗兴连介绍说,该馆一直以来都有根据馆藏精品系统开发纪念品的计划,但限于人力财力,主要开发的是一些小型的纪念品,用以小规模赠送派发,“都很受欢迎,发完就没有了。”


  罗兴连特别介绍了配有手语解说的广州博物馆宣传片CD。广州博物馆至今已有81年历史,这是2009年专门配合广州博物馆80周年馆庆制作的,里面还专门配有手语解说,方便聋人人士共同了解广州博物馆的历史,这在广州应该还是第一例。该宣传片CD目前在博物馆的商场也可以见到。


  此外,广州博物馆还出版了《广州历史文化图册》、《海贸遗珍》、《广州旧影》、《广州历史陈列图册》、《镇海楼史文图志》等书籍,在博物馆的商场中都能见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东美术馆负一层的“生活态度”里的纪念品。


  广东美术馆:生活态度


  广东美术馆负一层的“生活态度”从空间设计上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纪念品、家居饰品、美术用品和书为分类开辟了4个区独立经营,用透明的玻璃间隔。这里的商品既有很个性的外形,又有跟生活贴得很紧密的实用性:有印着名家画作的丝巾、有结合重要的展览印制的限量版纪念T恤、有欧式手工玻璃茶具、还有一些雨伞、案头雕塑。


  广东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江郁之告诉我们,关于馆藏品的产品化设计推广,虽然之前有过这样的尝试,但由于美术馆馆藏的作品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近现代作家的作品,考虑到版权的问题,现在这样的产品开发并不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廖冰兄名作《自嘲》为主题的个性羊城通卡。


  虽然距离参观者们能真正购买到这些纪念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仍然是可喜的成功。陈伟安说:“我们期待参观者在欣赏学生们的独特创意之余,亦能分享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三方如何将博物馆藏品活化、赋予藏品新生命的努力。同时,我们冀望这一展览能成为当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优秀示范。”


  在“羊城通”上的最早尝试


  其实,艺博院主导的廖冰兄漫画作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创意设计相结合,早有先例。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羊城通电子收费有限公司在筹备发行“个性化”羊城通卡之初,就想到了要与广州艺术博物院合作发行以名家的作品为图案的艺术卡。而广州艺术博物院在一系列的名人名画的出版计划中,第一个名家就选了著名漫画家廖冰兄的名作《自嘲》。这是廖老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作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铜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以这张漫画为题材的羊城通卡非常受欢迎,除了编号001的那张被艺博院收藏之外,限量版的600张卡片在一个上午就已经全部售罄。


  当然,这次尝试仅仅是使用了廖冰兄漫画作品的图案,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品设计,但这样一次良好的合作,也给了艺博院更多的信心。


  将藏品带入日常生活


  陈伟安认为,博物馆藏品固然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然而如何将静止的藏品活化,以新鲜、生动、有趣、可亲的面貌吸引不同年龄、知识层次的参观者,已日益成为当今博物馆经营之急务。以原作为基础引发无限创意,创作出一批能将博物馆藏品“带出”博物馆、“带入”日常生活的意念,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此,他着重提出此次展览的三个特殊之处:“这是我们三方主办单位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尝试、探索和努力。首先这些展品是漫画艺术和产品设计的结合;其次这也是对大师漫画艺术的传承和冰兄精神的弘扬;最后,这次选择与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合作,学生们的创作、思考和动手能力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也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培育青少年的教育活动。这个展览在展现学生们奇思妙想的同时、也寄予了我院作为一家地区重点博物馆对服务和教育青少年、活化藏品以赋予藏品‘新生命’、促进地方文化建设以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愿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