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苏州考察大运河申遗点预备名单遴选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苏考察大运河申遗点遴选工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宝带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盘门

  9月18日至9月19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院长、研究员张廷皓,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陈耀华,水利部水科院总工王英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副处长马永红,国家文物局文保司遗产处杨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王喆组成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苏州考察大运河(苏州段)申遗点预备名单遴选工作,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尹占群全程陪同考察。
  
  近年来,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统一部署和申遗工作要求,市文物局积极做好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9年8月, 苏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大运河(苏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确定大运河(苏州段)总长96公里,沿线遗产点按照一般遗产点、重点遗产点和推荐遗产点进行构成划分,明确了遗产保护对象和要求,制定了近期、中期、远期保护规划。同时市文物局加大对运河沿线遗产点的保护力度,重点修缮了一批文物遗存,文物完好率得到提升,遗产点周边环境得到改善。今年6月12日,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期间,首批“江苏省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仪式在苏州举行,运河古纤道、关税务司署旧址列入首批保护名单,新一轮修缮工作同步展开。
  
  专家组听取了市文物局工作汇报,现场踏勘了运河古纤道、宝带桥、盘门、织造署旧址、寒山寺、陆慕御窑址等申遗遗产点。专家组对苏州大运河申遗点现状和保护工作给予了肯定,沿线文化遗产点与运河关系密切,类型丰富,价值较高。特别是苏州的丝绸文化、宗教文化和近现代工商业发展与运河历史进程息息相关,可以进一步挖掘相关遗产点的普遍价值和突出价值,以丰富苏州段申遗点的遗产类型,提升大运河的文化内涵。
   
  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和要求,苏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资料研究,完善遗产保护规划,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