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真伪之争折射出什么

最近国家文物局就曹操墓问题表示,到目前为止,质疑不会影响之前的官方认定。自2009年12月,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被专家“确定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后,围绕曹操墓的真伪之争并未随着考古界最权威机构的三番五次声明而尘埃落定,反而愈演愈烈。在短短几个月间,这座“西高穴的东汉大墓”的每一个新发现几乎都引起了的激烈争论。无论是“魏武王”的称谓,还是墓穴的形制和规模,抑或是骸骨、石画像、陶猪圈、长犀盾等种种出土物件,无一例外。并有河北学者出来披露握有曹操墓考古造假的“铁证”,把争论推到了巅峰。然而,你想想,人们连最权威的考古机构都难以相信,又有多少人会去相信所谓的河北专家的什么铁证?

本来对这场争论不想说什么,因为,科学的东西只能用科学的方法来鉴定,不是看谁的声音大,不是看谁支持的人多了就能弄假成真。而且,在当前情况下,不管你持什么观点,说了也是白说,谁信你的?

不过我终于还是想说几句,不是对于曹操墓真假本身,而是因为这场争论确确实实让人们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哀,他让我们真真切切懂得了,社会的诚信已经缺失到了何种程度。

考古发掘,原本是极其严肃的一种科学行为,在考古发掘结果的论证中,有学术见解的不同,有心平气和的讨论乃至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都属正常。让我觉得不解的是,这场争论从一开始就超越了学术讨论的范畴,人们着眼的始终是有没有造假。

这些年来,中国人在一些方面的诚信缺失,令人心惊。从官场、商场、学场到艺场,背信造假的事情不断出现。就拿官场来说吧,一些曾经信誓旦旦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不要说全心全意、一心一意,怕是连三心二意都办不到,人们不能不怀疑他们的所谓“承诺”价值几何。那些商场上的欺诈蒙骗,那些假冒伪劣的商品,人们防不胜防,能让人对商家所谓的“承诺”当真?那些假论文、假成果、假文凭、假学历,那些剽窃抄袭的专家学者,斯文扫地。那些假唱真蒙、骗财骗色、哗众取宠、偷税漏税、“权钱交易、权名交易、权色交易、权情交易、权权交易”,让多少艺人蒙羞?

曹操墓真假之争无他,折射的是社会诚信的缺失。这场闹剧或许终有落幕的时候,然而,诚信缺失的后遗症却不能就此了结,还需要我们花更大的努力去改变。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