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赴山东考察大运河申遗工作

  2010年9月12日-18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侯卫东,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光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所所长、教授谭徐明以及大运河联合申遗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有关人员组成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来到山东考察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遴选工作。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主河道全长约570公里。凿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至元二十年到二十六年(1283-1288),形成了北起德州、临清、东昌、张秋(今阳谷)、中经济宁、南至台儿庄贯穿整个山东境内的水路交通线。明、清两代兴建了一系列保持水势的设施,使运河全线畅通持续四百年之久,形成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京杭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按照大运河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运河沿线五市及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各市建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了大运河遗产资源的专项实地调查任务,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五个单位联合编制完成并由市政府公布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完成了“京杭大运河”扩展项目遗产点的遴选申报工作。目前,大运河沿线共登录了与大运河相关的不可移动文物点200余处。
  
  专家组沿大运河自北而南,先后在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等五市,听取了当地大运河申遗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汇报,实地勘察了四女寺枢纽、临清枢纽片区、会通河河道、戴村坝、南旺分水龙王庙建筑及分水枢纽工程遗址、枣庄月河码头等50多处大运河遗产点。专家组高度评价了大运河山东段遗产点在整个京杭运河申遗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近几年省及沿线五市政府在大运河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专家组也对大运河山东段今后需要强化的工作,特别是加大大运河沿线环境风貌治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山东省文物局 禚柏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