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者说“新红楼”,拍砖,惋惜加同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版《红楼梦》自开播以来,就遭受到了一轮强过一轮的拍砖,无论是红学家,还是普通观众,都对这一版本表示出了强烈的不满。那么,扬州的学者们,又是如何看待这部新版《红楼梦》的?

拍砖派

发言人:申维(知名作家)

观点:李少红是精明过头

一部《疯话五书》,使得申维在解读名著上声名鹊起。看了这部新版《红楼梦》,申维也加入了拍砖的行列。

他说,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唯有《红楼梦》不可拍成电视剧。因为《红楼梦》古代是给“士”看的,今天是“知识分子读物”,现在还有多少人认真读《红楼梦》?古代有评书《三国》,评书《水浒》,评书《西游记》,谁见过评书《红楼梦》?

申维笑称,李少红精明过了头。“你们不是担心《红楼梦》小众吗?我把它拍成纪录片,从头讲到尾;观众对情色有兴趣,就安排黛玉裸死;观众喜欢看鬼片,就莫明其妙地弄上昆曲,人物是凌波微步,形同鬼魅……所以说,此《红楼》已经非彼《红楼》了。” 申维分析说,《红楼梦》表面上呈现出的一场表兄妹之间的恋爱,而内在构成名著的四大支柱是“衣食住行”。贾府里的人吃什么?如何穿衣?如何说话?怎么琢磨的?想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只有去《红楼梦》里面找,而不是到《三国》、《水浒》、《西游记》里找。如果将来的人们仅仅通过这版电视剧去认识《红楼梦》,那就太可怕了,名著中许多最优秀的成分会“水土流失”。

惋惜派

发言人:黄进德(扬大红学家)

观点:没想到重拍成这样……

扬州大学的黄进德教授,是国内知名的红学专家。在历次红学研讨会上,他都发表了很多重要的观点。特别是在《红楼梦》与扬州的关系解读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说,他也曾建议在87版《红楼梦》之后,重拍一遍,但是重拍成这样,他也表示很惋惜,特别是剧中人物的造型,让黄教授很难接受。

黄教授说,当初87版《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曾经找到他,和他探讨《红楼梦》的

拍摄事宜。在他看来,87版的《红楼梦》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对于名著的解读、拍摄,需要很大胆,而王扶林显然完成得令人满意。从开播开始,观众的反响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剧中的那帮演员,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都是被《红楼梦》所捧红的。但是,黄教授也认为,87版《红楼梦》在后40回的处理上,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他也曾建议,重拍《红楼梦》。

“现在花了这么多的钱,还拍成这样……”黄教授只有一声叹息。

同情派

发言人:明光(扬大副教授)

观点:二次翻拍难度更大

明光分析说,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优劣,最公平的评判标准,不在于专家,而是广大观众的口碑。就算李少红如何坚持,但是新版《红楼梦》的不足,还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明光也对李少红表示出了同情。他说,对于翻拍名著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第二次,就更难。因为87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面对的是《红楼梦》原著本身,所以可以按照艺术规律,相对地忠实原著。因为没有比较,所以可以自由作主。尽管从文字到影响,需要极大的跨度。但是,到了第二次翻拍,难度就大幅度提高,因为不仅要有原著,还有第一版在前,总要想着办法去创新,去规避掉第一版的精华,否则很难服众。如果说,第一版的翻拍是“阳光大道”,那么第二版就需要“另辟蹊径”,稍有不慎就会“走火入魔”。

明光举例说,他在学校里教授戏曲欣赏课。他给学生看越剧《红楼梦》和黄梅戏《红楼梦》两个版本,就是因为越剧版本太经典,所以即使黄梅戏版的编剧是余秋雨这样的大家,主演是马兰这样的名家,在影响上也难以超越越剧的版本。李少红同样如此,面对着87版的珠玉在前,很难有所超越。当然,等到第三次翻拍时,说不定李少红的版本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经典”。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