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曹墓头骨极有可能是盗贼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复旦大学声称并未对“曹操头骨”做DNA鉴定

关于“曹操墓”真假的纷争还在继续,昨天,某网站爆出,复旦大学对“曹操墓”头骨的鉴定有了最新进展,最终结果,将会在10月份以后公布。一时间,舆论哗然。

据该网站爆料说,“复旦大学试图用现代技术还原历史真相,用DNA验证曹操墓真伪,在技术上不是难题。国际上认为2万年之内的遗骸检测都是可信的,复旦大学有国际认可的技术,也有一流的设备,可以对古代DNA进行准确的分析……他们通过检测曹操后裔DNA中Y染色体的技术来辨别墓主是不是曹操,而该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成熟……预计最快要到10月份以后就能公布结果。 ”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李辉教授,李辉说,他最近从来没有接受过媒体的采访,而复旦的现在人类学实验室也从来没有做过对“曹操墓”头骨鉴定一事,之前,曾在全国采集曹姓和夏侯姓男子的DNA,那只是研究家族遗传用的,与“曹操墓”头骨,并没有关系。而一直研究中国盗墓史的南京学者倪方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他推测,那个头骨极有可能是盗墓贼的。

倪方六说,他找了很多考古盗墓资料,从考古实践来看,只要有盗洞,墓内有盗墓贼尸骨的可能性,就是一种客观。了解盗墓的应该知道,盗墓贼中间有一种“潜规则”,他们常会因为分赃不均,或是强烈的独自占有欲,而出内讧,同伙被同伙弄死的现象并不是小说中的情节。被砸死在盗洞内的,死于墓室内的,这样的现象在考古中不时可以看到。 “1975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夏王陵区发掘出了一座考古编号为M182年的古代墓葬。发掘从当年9月16日开始,到当年12月5日结束。该墓也是一座上等级的墓葬,但早期被盗,墓室内葬具、随葬品及人骨架遭到严重扰乱和破坏。墓室内发现三具人骨架,其中两具头骨都遭到了破坏。后来经考古专家论证,这两具头骨遭到破坏人体骨架,应该是盗墓贼的。 ”

倪方六推测,西夏王陵中,那被害的两个盗墓贼之所以头骨会受到创伤,可能是其中一个可能从盗洞先往上爬时,被上面的同伙用锐器(如砖块、铁锤)将头打坏了。在一个盗墓贼被害后,另一个也想往外爬,结果又遭同伙的毒手。 “西高穴大墓里的那个男性头骨,面骨部分已经被砍了,而且这个头骨发现的位置是在主墓室之外,所以我推测极有可能就是盗墓贼的头骨。 ”倪方六说。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