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展出馆藏珍贵宋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金石录》片段


  “琅函鸿宝——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展”今天下午在上海图书馆正式开幕。上图专业人员精心遴选宋刻孤本秘帙六十种向公众展示,这是上海图书馆历年来文物价值、版本价值最高的馆藏文献精品展。


  “金石录十卷人家”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1129),金石学家赵明诚方草就 《金石录》初稿即患病逝世。夫人李清照不顾疾病缠身,两年之后,终于将《金石录》整理成书,并写成著名的《金石录后序》。这部书共三十卷。相传在南宋曾刻过两次,一为孝宗淳熙间(1174—1189)龙舒郡斋刻本,一为宁宗开禧元年(1205)浚仪赵不谫刻本,但皆早不显于世。


  清代初年,杭州藏书家冯文昌获得一部宋刻本,仅残存十卷。这部宋本经大藏书家递相收藏,又经一些著名学者先后赏鉴,或题咏、或写跋,印章累累。但直至最终入藏上海图书馆,人们对其版本仍然看法不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图书馆获藏了一部龙舒郡斋刻本,上海图书馆专家经比较发现,上图收藏的正是龙舒郡斋刻本,但残本的卷次早在冯文昌收藏前已被剜改,并造出了与其他传本体系不同的假象。上图这部残宋本有不可取代的文物与版本校勘价值。


  宋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


  宋嘉定六年(1213)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向来以今藏台北“央图”的那部最为有名。当年翁方纲得到此书喜不自胜,每值苏东坡生日总要请硕儒名彦雅集斋中赏鉴,并即席题咏。后来吴荣光、潘仕成亦仿效,故钤印几无隙地,每册护叶皆有名家图绘。


  相传常熟翁同騄也藏有一部宋本,但一百多年来下落不明。直到1985年,翁同騄五世孙万戈在美国举行个人收藏展览,方知这部宋本尚在人间。 2000年4月,上图在市府支持下,将翁氏旧藏从美国购回。此本由宋代书法家傅?手写上版。其字体出于《醴泉铭》《化度寺》两碑,又融入苏东坡书体意韵,保存完好,触手如新,堪称人间瑰宝。此书共四十二卷,目前宋本存有三部皆是残本,中国台湾“央图”藏十九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七卷,而上图此部存三十二卷,文献价值更高。


  神秘的怡府藏书


  2000年上图以重金从美国购回翁同騄五世藏书八十种善本,其中就有清代怡亲王府的旧藏。怡府主人弘晓是乾隆皇帝的兄弟,喜好典籍,所收大都为罕见秘本。怡府没落后,藏书散落书肆。当时买到怡府藏书的主要有山东聊城杨绍和海源阁、江苏吴县潘祖荫滂喜斋、浙江仁和朱学勤结一庐以及江苏常熟翁同騄均斋。滂喜斋的部分善本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上图收得,结一庐的大部分藏书也在八十年代初由外家后人张子美先生捐赠给上图。翁氏藏书最终为上图购得,三家藏书中的怡府旧藏便如故友久别重逢。


  本次展览陈列怡府旧物五种,它们是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潘氏滂喜斋藏)、《艺文类聚》(朱氏结一庐藏)、《集韵》《盰东坡先生诗》《邵子观物篇》(以上三种翁氏均斋藏),皆为名重书林之国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